航天彩虹全资子公司要拿近4亿元的无形资产,去合资搞低空科技公司了。这事一出,市场立刻有了反应——11月21日盘后公告披露后,虽然当日股价微跌1.20%,报收21.46元,但成交额高达4.20亿,资金关注度明显升温。
这次的动作不小。航天彩虹旗下的彩虹无人机科技有限公司(简称“彩虹公司”),将以价值3.9341亿元(不含税)的非货币性资产出资,主要是无人倾转旋翼机相关的专利权和技术成果,参股一家名为“重庆赛虹技术有限公司”(暂定名)的新公司,拿下43.6438%的股权,成为第二大股东。第一大股东是重庆赛航智行技术有限公司,出资5亿元现金占股55.47%;第三方便是重庆市梁平区国资背景的都梁高新集团,象征性出资800万元。
值得注意的是,这笔出资中涉及的部分技术,正是来自此前募集资金投向的“无人倾转旋翼机系统研制项目”,该项目已投入募集资金4,501.89万元,并于公告披露前全部完成。也就是说,这项原本由股东资金支持的研发成果,现在被作价近3.93亿元注入新公司,未来将通过股权转让实现科技成果转化收益。评估报告显示,这部分无形资产评估增值率高达358.12%,采用的是更能反映盈利能力的收益法,说明技术商业化预期被看好。
这步棋,我怎么看?
说实话,这不只是一次简单的对外投资,而是一次典型的“科研资产证券化”操作。航天彩虹没有选择自己单打独斗做低空飞行器产业化,而是用成熟技术入股,引入产业资本和地方国资平台,把风险共担、利益共享的机制搭了起来。
赛航智行有整车制造资质和智能飞行器产线资源,都梁高新背后是重庆梁平区国资委,能提供政策与空间支持,而航天彩虹输出的是核心技术——三方各取所需。尤其在当前国家大力推动低空经济的背景下,这种“技术+资本+落地场景”的组合模式,成功率显然更高。
我也注意到,后续彩虹公司会转让部分股份以实现阶段性收益,但保留不低于34%的股权,这意味着它仍拥有重大事项否决权,既兑现了研发价值,又没完全放手控制权,策略相当稳健。
当然,风险提示里也说了:业务发展不及预期、审批流程未完成等不确定性依然存在。不过从整体结构看,这次合作逻辑清晰,路径明确,若顺利推进,有望成为军工技术民用转化的一个标杆案例。
站在当下节点,低空经济正处在爆发前夜,谁能率先跑通商业模式,谁就能抢占高地。航天彩虹这一招,看似低调,实则落子深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