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业牙齿”又涨价了!11月20日,章源钨业公布最新长单报价:55%黑钨精矿涨至32.80万元/标吨,白钨精矿32.70万元/标吨,仲钨酸铵(APT)达47.80万元/吨——全线上调。这已是年内连续多轮提价中的一环。更关键的是,这一波钨价上涨并非短期波动,而是贯穿2025全年的大趋势。据中钨在线数据,主要钨制品价格年内涨幅普遍超120%,最高甚至突破140%,创下历史纪录。
供需错配推高价格
从供给端看,政策收紧是主因之一。2025年上半年钨矿开采总量控制指标为58000吨,同比减少4000吨,降幅6.45%。同时,商务部对APT、氧化钨等实施出口管制,进一步压缩了市场可流通资源。而需求端却在快速扩张,尤其是光伏和新能源汽车领域。光伏钨丝渗透率从去年的20%跃升至今年的40%,全球需求预计超4500吨;锂电池正极添加钨以提升能量密度,2025年消费量已达1500吨,同比增长22%。这种“一边减产、一边增需”的格局,让钨市长期处于紧平衡状态。
成本压力向下游传导
价格上涨正在层层传导。国内六氟化钨企业因钨粉成本翻倍,已向三星、SK海力士等半导体客户提出明年合约价上调70%-90%。刀具行业同样承压,章源钨业已于11月19日起调整焊接机夹刀片价格,欧科亿也表示9月以来产品价格持续上调,订单价格显著高于三季度水平。可以预见,未来一段时间内,钨产业链的整体价格中枢仍将维持高位。
我怎么看这家“涨价王”?
说实话,看到章源钨业这份报价单时,我并不意外。这家公司今年前三季度营收38.78亿元,增长37.38%;净利润近1.9亿元,增幅29.71%,业绩与股价(最新报13.06元,涨1.95%)同步走强,逻辑非常清晰——它踩准了供给侧收缩与新兴需求爆发的双重节奏。尤其值得注意的是,港资增持422万股,中证1000ETF系列资金也在布局,说明机构对其成长性已有共识。
但我也保持一分清醒。股东户数一个季度激增80%,人均持股下降,意味着筹码趋于分散,后续若无更强基本面支撑,波动可能加大。不过整体来看,在国家对战略性矿产加强管控、新能源与高端制造双轮驱动的背景下,钨作为“工业牙齿”的战略地位只会越来越突出。正如李昊涵博士所言,海外新增供给尚需时间,国内供应刚性难改,未来价格大概率维持强势。
所以我认为,章源钨业不只是本轮涨价的受益者,更是中国关键资源自主可控逻辑下的代表性标的。只要需求不退潮,它的故事就还没讲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