赫美集团从连续多年亏损到2025年前三季度净利润超5174万元,同比增长262.26%,三季度单季净利更是高达6174.91万元,同比暴增706.30%——这一逆转背后,是其大刀阔斧切入氢能赛道的战略转型。
这家公司曾以运营国际品牌零售为主业,一度陷入经营困境。转折出现在2021年底,通过破产重整引入新股东,实际控制权逐步转向鹏飞集团实控人之子郑梓豪。2024年初,赫美正式确立氢能源发展战略,与鹏飞集团旗下鹏飞绿能合资成立“鹏飞氢美”,持股51%,作为能源板块运营主体,全面开启向清洁能源的转型之路。
此后动作频频:收购方山、交口、安泽等多个加气站,拿下北姚综合能源岛;投资建设“120MW光伏制2000吨/年绿氢项目”,总投资约7.02亿元;其控股子公司宁城氢美还获批风光制氢一体化项目,预计投资达31.35亿元。截至2024年末,已布局6座补能站点,推进近38亿元风光电制氢绿醇项目,并投放500辆氢电共享单车。2025年继续加码,武乡、沁源两个综合能源岛项目相继落地,内部收益率最高接近20%。
更值得注意的是场景探索。今年5月,旗下企业与梦氢能源、常州绿能动力合作,推动氢能两轮车应用;10月底披露,氢电单车已在山西孝义、河南、内蒙古、安徽等地投入运营,进入试点扩张阶段。
看到这些布局和数据,我不得不承认,赫美这步棋走得够狠也够准。不同于许多上市公司“蹭热点”式布局氢能,赫美是从资产并购、项目建设到终端应用全线铺开,而且背靠山西氢能龙头企业鹏飞集团,具备实际的资源协同和落地能力。它的转型不是概念炒作,而是真金白银投下去、站点一辆辆建起来的实业路径。
当然,挑战依然存在。氢能产业整体仍处早期,盈利周期长,对现金流要求极高。赫美能否在大规模投入的同时守住财务底线,是接下来的关键考验。技术积累、运营效率、政策依赖度,也都可能成为变量。
但至少目前来看,它已经用业绩证明了氢能业务带来的实质性回报。40亿元的投资布局,换来了营收增长190%、净利扭亏为盈的结果,这种从“烧钱”到“造血”的转变,在整个氢能概念股中都极为罕见。
在我看来,赫美集团的案例或许会成为一个标志性样本——传统企业借助战略重组+垂直深耕新能源实现逆袭的可能性,正在被真实兑现。如果它能在后续发展中持续优化运营、强化技术协同,未必不能走出一条属于自己的氢能产业化路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