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近访问:
发表于 2025-05-13 11:41:00 股吧网页版
直面磷酸铁锂强势竞争压力,格林美押注三元动力电池引发投资者关注
来源:华夏时报 作者:梁宝欣

K图 002340_0

  本报记者梁宝欣深圳报道

  尽管2024年实现营收约332亿元、归母净利润约10.2亿元,但作为锂电池正极材料龙头的格林美,在业绩会上仍有投资者提出疑问:在2024年磷酸铁锂材料市场占有率已经超过70%的市场环境下,格林美仍然保持以三元材料为主要业务方向,怎么看待当前的市场行情,以及未来在业务发展方向上是否会做出相应调整。

  对此,格林美管理层回应称,公司正极材料出货包含三元正极、钴酸锂、磷酸(锰)铁锂、钠电材料等,其中三元材料占比较高。中国市场以LFP电池为主导,海外的电动车市场以高镍三元动力电池为主导,平衡来讲,至2030年,世界LFP与三元动力电池的比例有望平分天下,公司坚定地看好三元动力电池在全球范围增长动力,看好三元动力电池在全球范围对中高级车的主流配置趋势,看好三元动力电池正极材料中镍、钴、锂等稀有金属在回收中始终存在的价值,看好三元材料在低空经济领域、固态电池等使用场景下的独特优势。

  非主营业务影响净利润

  数据显示,2024年,格林美实现营收约为332亿元,同比增长8.75%,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约为10.2亿元,同比增长9.19%。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30.55亿元,增长41.14%;综合毛利率提升3.05%,达到15.29%。

  从季度数据来看,格林美2024年第四季度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净利润比前三个季度少,但扣除非经常性损益的净利润和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比前三季度多。

  5月6日,在业绩会上,格林美管理层针对《华夏时报》记者的现场提问作出回应,导致上述情况的主要原因是持有的韩国上市公司ECOPRO MAT股票在第四季度下跌。2025年一季度公司已出售部分该股票,已基本锁定收益预期。

  数据显示,2024年格林美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扣除非经常性损益的净利润为12.91亿元,同比增长636.24%。其中,非经常性损益中主要为持有ECOPRO MAT股票公允价值变动影响-6.62亿元。

  与此同时,最新数据显示,格林美2025年一季度实现营收约95亿元,同比增长13.67%,净利润5.11亿元,同比增长12.1%,扣非净利润4.45亿元,同比增长17.7%。

  押注三元动力电池市场

  格林美有两大主营业务,一是新能源材料制造,二是城市矿山开采。

  在新能源领域,格林美主要是“把红土镍矿投进去,把电池材料炼出来”,构建了“镍资源—前驱体—正极材料”的镍资源新能源全产业链,动力电池用三元前驱体、三元正极材料与3C数码电池用四氧化三钴材料等均已进入全球头部市场链。

图片1.jpg

镍资源新能源全产业链。截图自格林美2024年年报

  在城市矿山开采领域,格林美回收利用镍钴锂钨关键矿产资源、退役动力电池、电子废弃物、报废汽车、废塑料等典型废弃物,构建了“电池回收箱—废弃物回收超市—废弃资源集散大市场—低碳循环工厂—城市矿山开采产业园”等多层次开采城市矿山的模式,实现镍、钴、锂、铜、锰、钨、金、银、铂、锗、镓、钪等20余种关键矿产资源的再制造。

  数据显示,2024年,格林美新能源材料业务的销售规模占比总销售规模的77.59%,城市矿山开采业务销售规模占总销售规模的22.41%;新能源材料业务实现营业收入257.62亿元,同比增长10.24%;城市矿山业务实现营业收入74.37亿元,同比增长3.87%。

  进一步细看,新能源电池材料及原料业务包括三元前驱体、四氧化三钴、正极材料和镍资源,相对应2024年的营收金额为160.75亿元、20.32亿元、18.07亿元和58.48亿元,分别占当期营业收入比重48.42%、6.12%、5.44%和17.61%。

图片2.jpg

  上述数据清晰地显示,三元前驱体业务是格林美的主要收入来源,占比近50%。而三元前驱体是三元电池正极材料最核心的上游产品。

  需要注意的是,目前,全球车用动力电池中,欧美、东南亚新兴市场以三元电池为主导,中国市场以磷酸(锰)铁锂(LFP&LMFP)为主导。而三元电池代表着高容量、长里程、资源全循环,有着优越的循环经济性能。磷酸(锰)铁锂(LFP&LMFP)电池代表着低成本、长寿命,将在储能领域展现独特优势。

  记者注意到,格林美在2024年报中表示,至2030年,三元材料、三元前驱体需求总量将分别达到340万吨与351万吨,三元前驱体出货量CAGR为24%。

  格林美还指出,三元电池不仅在高端车应用破局,而且良好匹配低空飞行器、无人机、人形机器人、eVTOL等代表未来的新兴动力市场,为三元电池与三元材料带来广阔的新市场。

  另据格林美管理层在业绩会上透露,宇树科技生产的人形机器人所用动力电池的核心供应商,其电池材料的最大供应方为格林美。

  看好绿镍的未来

  三元电池是以锂、钴、镍三种元素为主。原本,格林美依靠自己回收的钴和镍生产三元电池正极材料,后在2018年的时候因镍的紧缺,格林美决定与青山、邦普(宁德时代旗下企业)一起出海,互相参股建立镍资源合资企业,化解镍资源供应的矛盾。

  而格林美将2024年镍金属业务的表现称为,“为2024年业绩稳定与增长奠定坚实基础”。

  2024年格林美实现镍金属产出5.16万吨,同比增长91%,已建成15万金吨/年镍资源产能,控股产能11万金吨镍/年,参股产能4万金吨镍/年,在世界MHP(氢氧化钴镍,红土镍矿的下游产品)镍产能领域排名前三。

  2024年,镍业务实现营收58.48亿元,同比增长143.47%,占当期总营收的17.61%。对比之下,2023年该业务仅占当期总营收的7.87%。

  格林美对未来镍价走势持有乐观预期,并在业绩会现场预测了未来十年镍价。其中,镍价在2027年后中长期维持在18000美元/吨的高位,未来10年均价维持在17682美元/吨,短期冲高超过20000美元/吨成为正常现象。

  同时,格林美在年报中指出,2023年,欧盟将《可再生能源指令》中“2030年可再生能源比例”提升至42.5%;此外,欧盟先后发布《碳关税法案》《关键原材料法案》等,强调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未来绿色、低碳的镍资源产品有望享受绿色溢价。

  依据SHENYAN CAPITAL预测,绿色镍的比重长期占比偏小,从2025年的13%到2030年34%,绿色镍将中长期处于供不应求的状态。

图片3.jpg

数据来源:SHENYAN CAPITAL

  在上述趋势下,格林美认为其使用的低碳的湿法高压酸浸工艺路线和绿色的镍资源产品将是行业未来发展的主要趋势,新增产能能够被有效消化。

  另外,2025年初,印尼收紧镍矿配额的消息频出。对此,投资者在业绩会上询问该政策会影响公司业务,是否打算持有镍矿山。

  格林美对此回应称,印尼镍配额制度主要影响高品位红土镍矿,公司目前使用的是1.2%以下低品位的矿石,目前通过与本地矿主战略合作,矿石供应稳定。但配额收紧导致镍价上涨,公司正在建设长距离管道工程,工程完成后将提升矿石供应稳定性并降低成本。公司认为目前镍矿石价格高,湿法冶炼投资门槛高,经济风险高、地缘政治复杂,倾向于与印尼本地矿主合作,互相参股建设冶炼厂。

  电子废弃物综合利用业务要被剥离?

  格林美又一主营业务城市矿山业务,2024年实现营收74.37亿元,同比增长3.87%。其业务范围包括回收业务(钴粉、钴片等)、钨资源回收利用业务(APT、碳化钨粉等)、电子废弃物综合利用、动力电池综合利用、报废汽车综合利用、贸易及其他。

  其中,动力电池回收、稀有金属资源回收与报废汽车回收量大幅增长成为格林美2024年业绩亮点之一,其平均增长率达70%。主要原因是,2024年,国家大规模设备更新与消费品以旧换新战略的实施。

  具体来看,回收拆解的动力电池达到35930吨,同比增长31%,折合4.31GWh,同比增长41%。钨回收总量达到6486吨(WC计),同比增长39%。报废汽车综合利用回收总量达到28万吨,同比增长133%。

  另据工信部预计,2024年退役动力电池综合利用量将突破30万吨;据中国汽车动力电池产业创新联盟发布,2024年,我国动力电池累计装车量548.4GWh,对应约300万吨。基于此,格林美管理层在业绩会上表示,随着未来动力电池陆续退役,公司将面向10倍以上的市场与业绩发展空间。

  相比之下,格林美的电子废弃物综合利用业务表现就没有那么亮眼,毛利率为-7.46%,同比减少12.14%,营收也同比减少50.73%。

  同时,资料显示,2024年12月,格林美处置河南格林循环电子废弃物处置有限公司100%的股权。据2024年报披露,格林美将在电子废弃物、废塑料等领域优势业务与河南循环产业集团等国企重组合作。

  此外,值得关注的是,记者注意到,格林美在1月21日发布公告,明确授权管理层着手开展H股香港联交所上市的前期筹备工作。根据格林美战略规划,2025年的重要目标之一,就是顺利推进并实现H股在香港联合交易所的发行与上市。

郑重声明:用户在财富号/股吧/博客等社区发表的所有信息(包括但不限于文字、视频、音频、数据及图表)仅代表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请勿相信代客理财、免费荐股和炒股培训等宣传内容,远离非法证券活动。请勿添加发言用户的手机号码、公众号、微博、微信及QQ等信息,谨防上当受骗!
作者:您目前是匿名发表   登录 | 5秒注册 作者:,欢迎留言 退出发表新主题
郑重声明:用户在社区发表的所有资料、言论等仅代表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建议。用户应基于自己的独立判断,自行决定证券投资并承担相应风险。《东方财富社区管理规定》

扫一扫下载APP

扫一扫下载APP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908328号 经营证券期货业务许可证编号:913101046312860336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021-34289898 举报邮箱:jubao@eastmoney.com
沪ICP证:沪B2-20070217 网站备案号:沪ICP备05006054号-11 沪公网安备 31010402000120号 版权所有:东方财富网 意见与建议:021-54509966/952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