皖通科技突然宣布定向增发,募资不超过9.2亿元!这则消息在今天资本市场悄然传开,迅速引发关注。根据公司11月18日晚间发布的公告,皖通科技拟向特定对象发行股票,发行价为7.16元/股,发行数量不超过约1.29亿股,募集资金将全部用于补充流动资金。更关键的是,这次发行的对象不是别人,正是实控人黄涛控制的两家公司——西藏腾云和景源荟智,意味着这笔近10亿元的资金将由实控人“自掏腰包”全额认购。
这一次定增,不只是融资那么简单
从表面看,这是一次再普通不过的定向增发:定价合规、对象明确、用途清晰。但细看之下,背后逻辑值得玩味。首先,发行价格7.16元/股,相较当前9.46元的市价有约24%的折让,符合再融资常规操作;其次,由于发行完成后,实控人通过一致行动人合计持股表决权预计将超过30%,触发要约收购义务,因此认购股份锁定期长达36个月,并申请免于发出要约。这一安排既稳定了控制权,也向市场释放出长期持有的信号。
而资金用途更是直白——全部补流。没有投项目、不搞并购,就是“充钱”。结合公司今年前三季度营收6.01亿元、归母净利润却亏损5872万元的现实来看,现金流压力显而易见。尽管公司在高速公路、智慧环保、港口航运等领域的业务布局具备政策风口潜力,但盈利能力尚未兑现,营运资金吃紧已是事实。
我怎么看这一手“输血+控权”的操作?
说实话,我并不意外。对于像皖通科技这样处于转型期、主业分散且盈利承压的科技类企业来说,实控人出手增持并借定增巩固控制权,几乎是标准动作。尤其是在当前“交通强国”“数字中国”战略推进背景下,智慧交通赛道竞争激烈,没有足够的资金弹药,很难抢占先机。
但我也有担忧。一方面,此次发行虽能缓解短期流动性压力,但若主营业务无法实现有效扭亏,那么再强的股东支持也只是治标不治本。另一方面,股本扩大带来的即期回报摊薄风险确实存在,尤其是当前股价已高于发行价的情况下,二级市场投资者的情绪可能会有所波动。
不过,公司也做了应对——制定了填补即期回报的措施,控股股东和董监高也都出具了承诺。这些虽是程序性安排,但也算是对中小股东的一种交代。
总的来说,这次定增更像是黄涛作为实控人的一次“托底式”驰援:既输血公司,又稳住控制权。短期内有利于增强市场信心,中长期能否见效,还得看皖通科技能不能把这笔钱真正用在刀刃上,把技术优势转化为持续盈利的能力。毕竟,资本可以救急,但救不了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