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成立一个月的子公司就要赴港上市?海大集团这步棋,走得不可谓不快。作为饲料行业的全球第二巨头,海大集团(002311)突然宣布拟分拆新设主体“海大国际控股有限公司”赴港交所主板上市,引发市场高度关注。这一动作背后,不仅是资本运作的提速,更可能是其全球化战略的一次关键跃迁。
闪电设立、迅速分拆:资本布局背后的深意
值得注意的是,拟分拆主体海大控股成立于2025年9月17日,至公告日仅一个月时间。目前由价值基石投资有限公司100%持股,实控人与海大集团一致,均为薛华。这种“先设壳、再装资产、随即推进上市”的操作模式,在大型企业国际化进程中较为典型——通过新建平台实现业务隔离与资本独立,便于吸引境外投资者并提升估值弹性。
根据预案,海大集团正将旗下境外饲料、种苗及动保相关子公司股权重组至海大控股旗下,未来该公司将聚焦亚洲(不含东亚)、非洲和拉丁美洲市场独立运营。这三个区域正是近年来中国农牧企业出海的重点地带,人口增长快、养殖业处于上升周期,市场潜力巨大。
财务表现稳健,但母体利润增速放缓
从披露数据看,海大控股自身业绩可圈可点:2022—2024年营收从70.68亿元增至117.04亿元,复合增长率超20%;净利润由2.94亿元升至7.55亿元,同期净资产从12.08亿元大幅增至38.33亿元,显示出较强的资产整合能力与盈利能力。这也为独立上市提供了基本面支撑。
反观母公司海大集团,2025年三季报显示,第三季度实现营收372.63亿元,同比增长14.43%,但归母净利润仅增长0.34%,增速明显放缓。尽管前三季度整体净利仍保持14.31%的增长,但单季度盈利几乎停滞,反映出国内市场竞争加剧、成本压力未减的现实挑战。
分拆不影响控制权,长期战略意图清晰
公司明确表示,本次分拆后股权结构不变,且承诺在海大控股上市后5年内持股比例不低于75%,确保绝对控权。此举并非剥离资产,而是通过资本市场放大海外板块价值。港股对农业、消费类企业估值虽不高,但具备更开放的国际资本通道,有助于提升海外业务融资效率与品牌影响力。
结合近期动作来看,海大集团持续加码产业链布局,如10月中旬全资设立遂宁海大生物科技公司,并完成3亿元乡村振兴主题超短融兑付,显示出资金运作稳健、战略推进有序。此次分拆若成功,或将开启其“国内稳盘+海外扩张”的双轮驱动新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