洋河股份发布的三季度业绩报告显示,公司正经历基本面深度调整期。2025年前三季度实现营业总收入180.9亿元,同比下降34.3%,归母净利润39.8亿元,同比下降53.7%。其中第三季度单季营收33.0亿元,同比下降29.0%,归母净利润-3.69亿元,这是公司近年来首次出现单季度亏损。
从财务数据看,盈利能力下滑明显。25Q3毛利率为53.5%,同比下降12.7个百分点;销售费用率提升至38.0%,同比增加10.2个百分点;管理费用率13.9%,同比提升3.37个百分点。申万宏源研报指出,净利率下降主要源于毛利率下滑及营业税金率、费用率提升。值得注意的是,25Q3经营活动现金流净额3.50亿元,同比下降75.3%,反映出销售回款压力。
渠道层面出现积极信号。三季度末预收账款67.9亿元,环比增长6.85亿元,相比24Q3末的50.8亿元有明显提升。这一数据表明经销商打款意愿增强,渠道信心正在恢复。分析认为,公司已进入渠道去库存阶段,预计有望在2026年迎来基本面拐点。
面对行业调整,洋河股份正在主动应变。公司近期宣布拟出资3亿元参与设立智能制造产业专项母基金,寻求多元化布局。同时,根据公司现金分红回报规划,2025-2026年分红底线达70亿元,隐含股息率约6.6%,这为股价提供了一定安全边际。
当前白酒行业整体承压,除贵州茅台、山西汾酒外,多数酒企业绩出现下滑。五粮液第三季度净利润大降超65%,行业调整态势明显。洋河股份此时出现单季亏损,某种程度上是行业周期与公司主动调整共同作用的结果。
从估值角度看,当前股价对应2025年市盈率约27倍,与可比区域性酒企均值相比仍处合理区间。机构维持增持评级,主要基于公司渠道去库存进展顺利及高股息支撑。不过,经济下行对白酒整体需求的影响仍是需要关注的风险因素。
在行业深度调整期,洋河股份的业绩表现反映出白酒企业普遍面临的挑战。公司能否在渠道清理完毕后实现业绩反转,还需要观察后续消费环境改善程度及公司产品结构调整成效。
本文内容由多家媒体消息汇总整理而成,感谢您的点赞与关注,您的支持是我持续创作的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