洋河股份Q3净亏损,白酒巨头遭遇“寒流”
洋河股份(002304.SZ)第三季度净利润为-3.69亿元,这是近年来罕见的单季亏损。根据公司发布的2025年三季报,前三季度整体实现营业收入180.9亿元,同比下降34.26%;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39.75亿元,同比下滑53.66%。其中,第三季度营收仅为32.95亿元,同比下降29.01%,利润由盈转亏,直接引发市场关注。
这一业绩变化主要归因于白酒销售量和销售收入的下降。行业层面,中酒协数据显示,近八成酒企正面临市场压力,传统旺季“旺不动”,渠道库存高企与价格倒挂成为普遍现象。在此背景下,洋河主动调整策略,将“去库存、提势能、稳价盘”作为全年基调,通过控量保价、促销直达终端等方式推动渠道良性循环。财报显示,其合同负债较上年末下降37.9%,反映出打款意愿减弱,但整体市场库存已实现两位数去化,渠道压力有所缓解。
我看洋河:短期阵痛,未必不是长期利好
说实话,看到洋河单季亏损,我也心头一紧。毕竟它曾是白酒板块的稳健代表之一。但从我梳理的信息来看,这次下滑并非源于基本面崩塌,而更像是一次主动的战略性“挤泡沫”。
公司前三季度扣非净利润仍达37.57亿元,经营活动现金流虽下降72.06%至9.66亿元,但货币资金足以覆盖短期债务,短期偿债无虞。更值得注意的是,洋河在持续投入品牌与产品创新——海之蓝焕新、金梦九升级、微分子新品亮相,加上7万口名优窖池和70万吨原酒储备,这些都不是短期能复制的护城河。
我认为,当前的业绩承压,恰恰说明管理层选择了更可持续的发展路径:宁愿牺牲短期增速,也要稳固渠道价格体系和消费者信心。这种“先蹲后跳”的节奏,在行业深度调整期尤为关键。
数字化+产品力,能否撑起未来?
让我比较看好洋河的一点,是它的数字化基建正在释放效能。促销政策能一键直达终端,数据反馈也能精准指导动销,这在传统酒企中并不多见。这意味着它不仅能更快响应市场变化,还能减少对经销商“压任务”的依赖,降低渠道风险。
再加上“双名酒、多品牌”战略覆盖全价格带,抗周期能力本就强于单一高端路线的企业。目前市盈率(TTM)约51.55倍,确实不便宜,但如果行业触底回升,这样的估值或许会被重新审视。
总的来说,我不认为洋河的基本面出了大问题。相反,它正在用短期阵痛换取长期健康。对于投资者而言,现在或许不是冲刺时刻,但值得密切关注——当行业回暖时,那些真正把功夫做在暗处的企业,往往反弹最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