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8日晚,洋河股份发布2024年报。2024年实现营业收入288.76亿元,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66.73亿元。公司拟以现有总股本逾15亿股为基数,向全体股东每10股派发现金红利23.17元(含税),派发现金红利共计34.9亿元(含税)。
这样一份成绩单在引发讨论背后,也让更多人看到白酒行业当下的困境与企业的积极求变。从目前披露2024年报的白酒上市公司来看,多家企业出现业绩下滑,其中不乏净利暴跌近一倍的企业,头部酒企也普遍出现业绩增速放缓的情况。
显然,白酒行业目前仍处于深度调整期,库存积压、价格倒挂、经销商退出等现象在近两年似乎愈演愈烈,白酒消费市场遇冷,市场复苏态势较弱等情况成为常态,几乎所有的白酒企业都面临新的挑战,此时考验的便是企业穿越周期的能力,比起盲目激进,立足长远、拥抱长期主义才是头部酒企应有的担当。
面对行业变局,作为头部酒企的洋河选择主动慢下节奏,积极调整经营策略,稳固提升产品品质,全面推动营销转型。据悉,洋河在去年主动减少白酒产量,帮助经销商释放库存,减轻压力;同时优化产品结构,创新文化表达,通过产品升级在高端及中高端市场实现新突破。
持续升级焕新产品
构建完善的产品矩阵
面对行业存量竞争态势持续演进,主动降速转型的洋河首先在产品结构方面进行调整和发力。
从2024年的产品表现来看,洋河旗下中高档产品在市场上展现出稳定的销售业绩,成为公司营收的主要来源。根据年报,2024年洋河梦之蓝系列、苏酒、天之蓝、海之蓝等为代表的中高档酒实现营业收入243.17亿元,占酒类总收入的86%,占总营业收入约84%。
近年来,洋河持续进行产品升级焕新,构建了完善的产品矩阵,结合“老酒战略”与产品焕新,实现“品质+消费分级”双驱动。2024年在优化产品结构方面同样有不少亮眼成绩。
在高端产品方面,2024年洋河加大高端打造,梦之蓝手工班成为首个获得“中国酒业协会”授权、“方圆集团”权威认证的“中国高端年份白酒”,以“真年份,真手工,真绵柔”的新目标重塑了高端白酒市场认知。
其他产品方面,今年3月,有着“年销一亿瓶,年饮三亿人”成就的海之蓝,迎来第七代焕新升级,新一代海之蓝市场反响热烈;主打性价比的“民酒”洋河高线光瓶酒今年5月也将全面上市,以“名酒的品质、光瓶的便利、亲民的价格”构建差异化的竞争力,为大众消费提供全新选择。
面向“年轻化、时尚型、低度酒”,洋河则推出了“乐享自在”的洋河微分子;面向“国际化、特色型、文创酒”,洋河打造了“蛇”来运转生肖酒、“梦之蓝×中国火箭系列”“梦之蓝M6+”逐梦苍穹航天纪念版等一系列文创产品,不仅充分满足了不同消费场景和不同消费需求,也创新了传统文化的“时代表达”。
业内人士认为,在行业调整期,洋河紧抓名酒增长机会,全面发力,旗下海之蓝、天之蓝、梦之蓝、手工班和双沟五大品牌势能持续上扬,为企业当前及长远稳健发展提供了强支撑力。
主动调整发展节奏
“储酒+创新”彰显企业发展韧性
过去一年,白酒产业依然处于深度调整期,产业波动加大、存量竞争加剧、市场集中加快、结构分化加剧。根据国家统计局数据,2024年全国规模以上企业白酒产量(折65度,商品量)414.5万千升,同比下降1.80%。这一年,我们目睹了白酒产业生态的深刻变革,产业增长模式正由单纯的规模扩张转向更为注重结构优化和质量提升,酒企业绩普遍从高增长进入增速放缓或业绩下滑阶段。
在此背景下,洋河无疑面临新的挑战和目标,也承载着新的责任和使命,如何进行渠道转型、带领经销商共克时艰、推动终端动销等都是需要解决的问题。比起盲目追求增长、向渠道施压,洋河的选择是主动降速转型,通过减少产品市场投放、聚焦市场和消费者运营等方式夯实公司发展基石,以短期的业绩调整换取更坚实的成长。
据了解,2024年,洋河稳固提升产品品质,上线酒体数字化管理平台,促进酒体设计与智能数字化的融合,进一步保障质量稳定性;发布绵柔年份老酒战略,突出“非遗手工、年份老酒”价值内核,推出中国高端年份白酒—梦之蓝手工班,成为行业首家获得“中国酒业协会”授权、由第三方认证机构“方圆集团”权威认证的年份老酒,进一步拉升品牌高度;在营销方面优化营销组织架构,推动品牌区域聚焦,强化品牌协同。
对此有声音认为,洋河主动调整发展节奏,致力于市场的良性协同,正是其应对外部环境变化、穿越行业周期的关键。
值得一提的是,洋河拥有吉尼斯世界纪录认证的“最大白酒窖池群”,公司依托16万吨年产能、70万吨原酒储量、23万吨高端陶坛储酒量以及7万口窖池的优势,以“老窖池、老工艺、老酒”三老体系构建差异化竞争力,不仅保证了未来数十年洋河的产品品质和产品创新,更彰显了洋河的深厚底蕴和长期势能。
展望2025年,洋河在年报中表示,2025年公司将立足长远,强化品质表达和口碑引领,构建以消费者运营为核心的品牌体系,积蓄品牌势能;全面聚焦主导产品和重点市场,进一步夯实市场基础,推动企业健康可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