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T宇顺又放大招了——向控股股东申请25亿元借款,这事不简单。
就在最近,*ST宇顺发布公告称,公司拟将此前向控股股东上海奉望实业有限公司申请的17亿元借款额度,一口气提升至25亿元。这笔钱期限36个月,利率按当时的LPR执行,还不用提供任何抵押或担保。更关键的是,这事儿已经过了董事会和监事会的审议,接下来就等股东大会点头。而背后的逻辑也很清楚:公司缺钱,但想干大事。
这背后不是没有原因的。*ST宇顺目前正推进一笔33.5亿元的重大资产重组,计划全资收购三家从事云计算和数据中心业务的公司。如果成功,公司将从原本主营触控显示模组的传统制造企业,转向更具成长性的“软件与信息技术服务业”。这种转型,烧钱是必然的。而从它今年上半年营收虽增长44.89%、但仍亏损446万元的财务状况来看,靠自身造血显然不够。
但让我有点在意的,是这次出钱的“金主”——上海奉望。这家持股近30%的控股股东,截至2025年6月底净资产为-157.79万元,上半年营收为零,净利润还在持续亏损。一个自己都资不抵债的母公司,真能掏出25个亿来支持上市公司?虽然公告说“定价公允、无担保、利率不高于LPR”,听起来对上市公司有利,可问题是:它的资金实力到底能不能兑现?
我并不怀疑这笔关联交易的表面合规性。独立董事也表态支持,认为有利于降低融资成本、满足资金需求。但从风险角度看,当一家本就经营乏力的控股股东,承担如此巨额的资金输出责任时,这更像是“纸上支援”。万一后续放款不及预期,不仅会影响重组进度,还可能进一步拖累上市公司的流动性。
更值得玩味的是市场反应。9月12日,*ST宇顺股价上涨4%,成交额破亿,主力当日净流入超千万。显然,投资者在赌“转型+输血”的故事。但近20天主力资金总体仍在净流出,说明不少机构保持谨慎。
说实话,我对这类ST公司搞跨界重组向来持保留态度。尤其是当核心资金来源依赖于一个财务状况堪忧的控股股东时,操作的可持续性要打个问号。技术面上MACD金叉、股价逼近压力位,短期或许还有情绪红利,但长期能否翻身,还得看那笔33.5亿的收购能不能落地,以及这25亿的“承诺”是不是真金白银。
现在的故事很诱人,可别忘了,*ST宇顺还顶着退市警示的帽子。故事讲得好,不如业绩来得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