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公开市场数据及监管披露信息,上市公司重大资产重组被交易所(如深交所)或证监会直接否决的比例较低,但交易终止(含主动撤回)的比例较高,具体分析如下:
### 一、**审核直接否决率:低于5%**
1. **证监会/交易所重组委否决率**
- 2024年前三季度,A股重大资产重组经证监会/交易所重组委审核共**9家**(通过8家 + 被否1家),**否决率约11.1%**(1/9)。
- 典型案例:2025年1月,罗博特科收购斐控泰克案被深交所重组委 **“暂缓审议”**(未直接否决,但需补充说明),为2025年深交所首例暂缓案例。
2. **近年否决率趋势**
监管强调“市场化审核”后,直接否决案例极少。例如2024年仅有1家被否(鲁西化工因批文失效),其余多为企业主动终止。
---
### 二、**交易终止率(含主动撤回):超60%**
尽管直接否决率低,但因监管问询压力、市场变化或条款分歧导致的终止比例较高:
1. **2024年前三季度终止情况**
- 重大重组项目**主动撤回14家**,撤回数量远超被否数量(14 vs 1)。
- **终止率测算**:同期通过审核8家 + 被否1家 + 撤回14家 = 总推进项目23家,**终止(撤回+被否)占比65.2%**(15/23)。
2. **2025年上半年终止规模**
- 截至2025年6月30日,**73家上市公司公告终止并购交易**,其中含**20起重大重组事件**,终止主因包括价格分歧(如粤宏远A、成都先导)及市场环境变化(如安通控股)。
---
### 三、**监管重点与终止核心原因**
1. **监管关注焦点**
- **定价公允性**:如高溢价关联交易(如大地海洋收购溢价743%被否)。
- **信息披露合规**:未披露资金占用、代收货款等问题(如东方智造控股股东被监管)。
- **持续经营能力**:标的资产亏损或业绩变脸(如罗博特科收购标的前7月亏损3216万元)。
2. **企业终止重组主因**
| **原因分类** | **典型案例** | **占比** |
|--------------------|-----------------------------------------------------------------------------|------------------|
| 交易价格分歧 | 粤宏远A与博创智能因价格鸿沟终止;成都先导核心条款未达成 | 超50% |
| 市场环境变化 | 新诺威、安通控股因行业政策或资本市场环境生变终止 | 近70%(2024年统计) |
| 标的业绩不达预期 | 海汽集团因标的业绩下滑撤回方案 | 约20% |
---
### 四、**总结:否定率与终止率对比**
- **直接否决率**:近年维持在**5%-11%**,监管更倾向通过问询引导企业撤回而非直接否决。
- **整体失败率(含终止)**:因监管问询、市场变化或条款分歧,**超60%的重组最终终止**,2025年上半年这一趋势延续。
- **政策影响**:2025年《重组办法》修订后审核提速,但针对“忽悠式重组”“高溢价关联交易”的监管仍未放松,合规性仍是成败关键。
> 数据表明:与其担心被监管“一票否决”,企业更需警惕交易条款合理性、标的资产质量及信息披露合规性——这些才是重组折戟的核心隐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