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4日,北京东方雨虹防水技术股份有限公司(002271.SZ;简称“东方雨虹”)发布一则公告,将市场目光聚焦于实控人李卫国的减持动作上。

这份始于7月的减持计划,最终以远超市场预期的速度收官:仅用十余个交易日,李卫国便完成了4632.87万股的减持,占公司总股本的1.9395%,按公告披露的减持均价测算,李卫国本轮减持套现约5.44亿元。
海报新闻记者发现,此次减持全程处于股价相对低位区间。
公告显示,李卫国通过集中竞价交易的价格区间为11.37元-12.79元,大宗交易价格区间为11.26元-12.22元,无论是集中竞价11.81元/股的均价,还是大宗交易11.69元/股的均价,都处于东方雨虹近一年股价的中低位水平。
引人注意的是,实控人为何选择在股价较低时“落袋为安”?这背后的底层逻辑,不仅关乎股东个人资金安排,也可能折射出行业与公司的现实处境。
从减持的“节奏”与“安全边际”来看,此次操作更像是一次有明确目标的理性决策。一方面,时间窗口约束是重要前提。根据7月3日的预披露公告,李卫国的减持需在2025年7月24日至10月23日的3个月内完成,选择10月中旬前收官,既严格遵守了监管规则,也避开了四季度可能出现的市场波动或业绩披露窗口期。
另一方面,控制权的稳定性未受影响。减持前,李卫国及其一致行动人李兴国合计持股22.6781%;减持后,这一比例降至20.7386%,仍以超20%的持股比例保持绝对控股地位,公司公告也明确指出“不会导致控制权变更”。这意味着,李卫国在套现的同时,并未放弃对东方雨虹的核心掌控权,实现了“资金回笼”与“公司稳定”的平衡。
在公告中,东方雨虹对李卫国减持的原因写道:主要用于偿还债务。公司还表示,如本次减持实施完成,预计后续其质押率将进一步下降,从而能够显著化解其因前期质押率过高而带来的质押风险,本质上亦是降低公司的经营风险,帮助企业轻装上阵。
记者注意到,对东方雨虹而言,公司的基本面与行业挑战备受投资者关注。

从公开财报数据来看,作为防水行业的龙头企业,东方雨虹的营收规模仍保持行业领先,但增速已受行业周期影响有所调整。以2025年半年报为例,公司营收虽继续领跑,但营收增速较2024年同期有所回落,且营业收入和净利润均出现下降。2025年上半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135.69亿元,同比下降10.84%;实现归母净利润5.64亿元,同比下降40.16%;扣非净利润5.07亿元,同比下降39.33%。


从资本市场角度来看,市场对此次减持的反应也呈现出分化态势。在东方雨虹的投资者互动平台与股吧中,有投资者表达了担忧:“减持完了,要跌了”;但也有理性声音认为:“低位减持完毕,必大涨这是规律”。
截至记者10月15日发稿,东方雨虹股价报13.37元/股,总市值319.37亿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