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0月以来,高盛、瑞银等知名外资机构共计调研了309家A股上市公司,主要集中在人工智能、工业自动化、新能源、半导体及消费电子等高景气度产业链。
证券时报记者在采访中注意到,外资机构近期积极聚焦“十五五”规划建议,高盛本周一还上调了对中国出口增速和国内生产总值(GDP)增速的预测。
另外,今年以来外资对A股的配置在增加。截至三季度末,QFII机构(合格境外机构投资者)在856家A股上市公司十大流通股东名单中出现,较去年底明显增加。
调研超300家A股公司
Wind数据显示,10月以来,外资机构合计调研了309家A股上市公司,主要集中在工业机械、电气设备、电子元件、医疗等行业。
从调研关注度来看,共有35家上市公司获得超10家外资机构的扎堆调研,热点公司名单“含科”量十足。这些关注度较高的上市公司包括华明装备、联影医疗、蓝思科技、华测检测、立讯精密、汉钟精机、奥普特、上海家化、双环传动、容百科技、新产业、杰瑞股份、金盘科技、兆易创新、三花智控等,主要分布在人工智能、工业自动化、新能源、半导体及消费电子等高景气度产业链。
例如,获得最多外资机构调研的是分接开关龙头企业华明装备,近期接受摩根大通、摩根士丹利、富达、安联、GIC(新加坡政府投资公司)等82家外资机构集体调研。在调研中,机构主要关注该公司三季度业绩、四季度及明年上半年出口订单,以及海外业务发展情况等。
联影医疗也在近期接受高盛、瑞银等71家外资机构调研,机构主要关注该公司前三季度业绩及海外各区域市场业务表现。联影医疗接受调研时表示,今年下半年以来,海外重点项目交付与收入确认节奏明显加快,北美、欧洲及亚太核心项目均进入集中落地阶段。
布局A股公司明显增加
分机构来看,高盛自10月以来调研了超50家A股公司,例如温氏股份、立讯精密、潮宏基、京东方A、TCL科技、中际旭创、中科创达等。花旗也有较高的调研频次,近期调研了天合光能、立讯精密、宏发股份、天赐材料等超40家A股公司;全球对冲基金Point72则在近期调研了立讯精密、浙江鼎力、三花智控、路维光电、德赛西威等近30家A股公司。
此外,摩根士丹利、瑞银、野村等外资机构均在近期高频调研,现身10余家上市公司的投资者关系活动记录表。
当前,外资机构已成为A股重要资金力量,今年以来外资对A股的配置不断增加。Wind数据显示,截至今年三季度末,摩根士丹利、阿布达比投资局、摩根大通等QFII机构,在856家A股上市公司十大流通股东名单中现身,较去年底的781家明显增加。此外,外资机构合计持仓市值高达1504亿元,相比2024年底增加超330亿元,增幅达28.4%。
外资聚焦“十五五”规划
在密集调研A股公司的同时,外资机构也积极看好“十五五”规划时期中国新质生产力、科技自主可控等领域的发展。本周一,高盛上调了对中国出口增速和实际GDP增速的预测。
“与‘十四五’相比,我们看到‘十五五’规划建议展现出的构建强大自主产业体系及提振消费的决心更加强烈。规划将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列为12项重点任务之首,并以先进制造业为抓手,凸显了对可靠高效供应链的高度重视;强调要大力提振消费,同时提到加大保障和改善民生力度。”野村东方国际证券资深高级策略分析师宋劲对证券时报记者表示。
展望后市,宋劲认为,考虑到美联储降息预期等因素,调整较充分的港股短期修复斜率可能更大。考虑到“十五五”规划建议出台,其中对安全韧性相关自主可控的投资、新兴产业的商业化、货币与财政政策的创新空间有望对A股形成积极影响。可增加对中美两国自主可控题材的关注度,提升对军贸、半导体国产替代、AI基建、商业航天与6G基建等题材的关注。
惠誉评级经济学家亚历克斯·马斯卡泰利(Alex Muscatelli)近日接受证券时报记者采访时表示,二十届四中全会公报表明政策具有高度延续性,尤其体现在继续聚焦“高质量发展”、坚持科技自立自强、进一步发展“新质生产力”等方面。从宏观经济角度看,这可能意味着将继续发展供给侧产能和面向出口的行业。公报同时提及“建设强大国内市场,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延续了中国政府近几个月来对内需的重视。
高盛研究团队11月3日发布研报称,近期的政策信号体现出中国进一步提升先进制造业竞争力,并进一步提振出口的决心和能力。高盛预计,未来几年中国出口量将每年增长5%至6%,从而获得更多全球市场份额并推动整体经济扩张。
对于2025年,高盛将中国实际GDP增速预测上调至5.0%。并且该机构对2026年和2027年中国实际GDP增速的预测大幅高于市场预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