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夏银行2025年第三季度财报显示,尽管营业收入承压,但净利润实现逆势增长,释放出经营改善的积极信号。根据公司披露的数据,第三季度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65.12亿元,同比增长7.62%,而前三季度累计净利润为179.82亿元,同比下降2.86%,但降幅较上半年收窄5.09个百分点。这一数据表明,三季度利润回升对整体业绩形成支撑。
营收下滑主要受非息收入拖累。中金公司分析指出,3Q25单季营收同比下降15%,其中公允价值变动损益亏损43亿元,同比大幅下降1159%,成为拖累营收的主因,主要与三季度债市波动相关。与此同时,净手续费收入同比增长21.6%,较二季度明显改善,推测受益于资本市场活跃带来的财富管理业务增长。
净息差企稳是盈利改善的关键驱动因素。3Q25单季净息差为1.57%,同比下降仅1bp,较二季度降幅显著收窄。生息资产收益率虽同比下降36.5bp至3.35%,但负债端成本优化明显,付息负债成本率同比下降38.8bp至1.70%,叠加存款活化和资产结构调优,共同推动息差稳定。此外,资产规模保持扩张,贷款、存款分别同比增长3.7%和11%,金融投资同比增速达12%,成为支撑利息收入增长的重要力量。
资产质量整体稳健,拨备释放贡献利润弹性。报告期末不良贷款率为1.58%,较上年末下降0.02个百分点;关注类贷款比率环比下降20.5bp至2.32%,显示风险敞口有所收敛。尽管拨备覆盖率较上年末下降12.56个百分点至149.33%,但仍高于监管要求,且信用成本同比下降14.2bp,释放出一定安全垫用于支撑利润表现。
管理层方面,刘小莉由首席风险官转任首席运营官,方宜被聘为新任首席风险官,刘越拟任首席财务官,人事调整体现内部晋升与专业化分工导向。同时,董事会审议通过调整软件类资产摊销年限,由3年延长至5年,此举将平滑未来年度折旧压力,反映会计政策趋于审慎合理。
市场反应层面,截至10月23日收盘,华夏银行股价报7.0元,当日上涨0.57%,成交额6.34亿元,市值达1114.04亿元,反映出投资者对利润改善趋势的认可。不过,当前净利差仍处于低位运行,后续持续性需观察宏观经济修复节奏及资产负债结构优化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