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新增2000万桩,投资超2000亿” vs “农村覆盖率仍不足,单桩效率偏低”
“到2027年底建成2800万个充电设施,提供超3亿千瓦公共充电容量。”——六部门联合印发《电动汽车充电设施服务能力“三年倍增”行动方案(2025—2027年)》。
“截至2025年6月,农村地区充电设施覆盖率偏低,公共充电设施平均功率仅为45.5千瓦。”——现实短板与政策雄心形成鲜明对比。
三年倍增:一场基础设施的全面升级
国家发展改革委等六部门于2025年11月联合印发《电动汽车充电设施服务能力“三年倍增”行动方案(2025—2027年)》,明确到2027年底建成2800万个充电设施,提供超3亿千瓦公共充电容量,满足8000万辆电动汽车的充电需求,预计拉动投资2000亿元以上。方案聚焦破解当前充电网络布局不均衡、居住区供给不足及运营效率低等问题。截至2025年6月,中国新能源汽车保有量已达3689万辆,但农村地区覆盖薄弱,公共桩平均功率仅45.5千瓦,补能效率亟待提升。
政策驱动下的市场反应与产业链重构
政策发布后,A股充电桩板块多只个股开盘涨停,成为震荡市中资金流入的明确方向。方案释放出政府对新能源基础设施的强力支持信号,显著提振市场信心。
充电设备制造与运营商迎来爆发期。未来三年新增2000万个设施,年均复合增长率达52%,头部企业订单有望集中释放。优优绿能、盛弘股份等技术领先企业受益明显。充电运营毛利率普遍维持在20%-30%,随着网络密度提升和单桩利用率改善,服务费收入增长可期。
功率半导体与电网配套需求同步升温。方案提出新增城市直流充电枪160万个,其中大功率充电枪10万个,直接拉动IGBT、SiC等核心器件需求。配电网升级推动智能电网、变压器、储能设备投资增加,国电南瑞在充电桩调度系统优化领域的业务前景被广泛看好。
高速公路将加快部署“超快结合”充电网络,新建改建4万个60千瓦以上充电枪,除高寒高海拔地区外,实现所有高速公路服务区全覆盖,解决中长途出行痛点。农村地区补齐短板,重点在交通枢纽、旅游目的地建设设施,2027年前在尚未建设公共充电站的乡镇新增1.4万个直流充电枪,实现全面覆盖。
消费潜力进一步激活,车网互动(V2G)试点持续扩大。南京蔚来换电站已实现双向放电,单站月收益达1.2万元。若规模化推广,将显著提升新能源消纳能力,利好储能与智能电网板块。
受益题材与市场焦点个股
此次政策落地直接利好充电运营、设备制造、电网配套及绿色能源综合服务商。
兆新股份(002256.SZ)为充电运营与绿色电力综合服务商,主营太阳能光伏电站运营及新能源充电业务,目前运营管理10座光伏电站,累计并网装机容量约131.82MW,2024年发电量达1.31亿千瓦时。公司近期与亿扬能源合资设立兆亿碳合能源科技(杭州)有限公司,持股55%,推进“钱家营煤矿低浓度瓦斯利用项目”,总投资不超过1.1亿元。关于市场传闻的6亿元欧洲液冷储能柜订单,公司已于2025年11月12日澄清“暂未签署相关订单”。当日股价上涨9.97%,主力净流入2.50亿元,融资余额从11月10日的1.80亿元增至11月14日的2.54亿元。
ST易事特(300376.SZ)是充电桩与智能能源系统解决方案提供商,业务覆盖充电桩、储能、数据中心电源、智能电网等领域。其GZDW系列直流屏应用于广东清远抽水蓄能电站,纳入“抽水蓄能”概念。公司参与新疆昌吉市北沙窝30万千瓦光储一体化低碳园区项目,预计2025年内并网发电,年发电量约5.1亿千瓦时,入选“新疆振兴”概念。叠加华为概念、比亚迪合作背景、高压快充等多重标签,引发市场关注。
盛弘股份(300693.SZ)为重卡超充设备与储能PCS领域技术领先企业,2025年9月发布全球首款2.5兆瓦超充解决方案,采用SiC技术使系统效率超96%,单站三年节省电费超15万元。彭博新能源财经(BNEF)在其报告中特别提及该公司,肯定其在全球重卡兆瓦级超充市场的领先地位。截至目前,公司已建成500余座重卡超充站,累计服务车辆超1.8万辆,充电量突破1.35亿度,减少碳排放约13.5万吨,实现兆瓦级超充全球销量第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