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可控核聚变进入工程落地临界点,BEST项目扛起商业化大旗
——————————————————————
人类对终极能源的探索正迎来历史性拐点。可控核聚变——这一曾被视为“永远还有50年”的技术,如今已加速从实验室走向工程验证。由中国主导的 **BEST(Burning plasma Experiment of Superconducting Tokamak)项目**,正是全球首个以“实现聚变发电并网”为核心目标的实验装置。
不同于ITER等纯科研导向的国际合作项目,BEST的使命非常明确:**验证聚变能能否稳定输出电力、能否具备经济可行性、能否真正走向商业化**。项目计划于2027年底建成,2030年前点亮“第一盏聚变电灯”。一旦成功,不仅将改写中国在全球能源科技格局中的地位,更将开启一个万亿级的新产业赛道。
——————————————————————
BEST不是概念炒作,而是真订单、真交付、真壁垒
——————————————————————
BEST项目的建设对核心部件提出了极端严苛的要求:需在上亿摄氏度等离子体环境中长期稳定运行,同时满足超高真空、超强冷却、抗中子辐照等多重挑战。其中三大关键系统——真空室、偏滤器与冷却系统——构成了聚变装置的“骨架、皮肤与循环系统”,缺一不可。
而这三大核心模块,恰恰是海陆重工已深度切入并具备不可替代优势的领域:
- 真空室:采用D型双层结构,焊接精度达微米级,整体真空度≤1.3×10⁻³ Pa,是约束高温等离子体的第一道防线;
- 偏滤器:承担“排灰除杂”功能,需承受高达5000℃的热负荷,材料与结构设计门槛极高;
- 冷却系统:内置超细微通道换热管,保障装置在高功率下连续稳定运行。
这些并非纸上谈兵。海陆重工早已为国际ITER项目和国内“中国环流三号”批量供货,并于2025年11月正式中标中核集团BEST项目偏滤器关键部件订单,成为国内极少数具备全链条交付能力的民营企业。
——————————————————————
资质+技术+产能,构筑难以复制的护城河
——————————————————————
在聚变装备这一“高精尖特”赛道,海陆重工已建立起三重坚实壁垒:
首先,资质稀缺——公司是全国仅有的6家、也是唯一一家持有“核安全1级设备制造许可证”的民营企业,具备参与国家重大聚变工程的法定准入资格。
其次,技术领先——拥有19项聚变相关发明专利,涵盖真空室整体成型、钨铜复合抗辐射材料、超临界流体冷却等核心技术,工艺标准完全对标ITER,跻身国际第一梯队。
再者,产能前瞻——投资4亿元建设的第四代核电及聚变装备基地将于2026年投产,届时可年产10套适配CFETR/BEST级别的真空容器及支撑结构,产能储备领先同行2–3年。
更重要的是,在A股市场,目前尚无第二家公司能同时覆盖真空室、偏滤器与冷却系统三大核心模块。海陆重工已成为中国可控核聚变产业链中名副其实的“隐形冠军”。
——————————————————————
基本面反转在即:从周期低谷迈向成长新曲线
——————————————————————
过去几年,受传统压力容器业务拖累,海陆重工业绩承压。但自2025年起,拐点已然显现:
- 2025年第三季度净利润同比增长32.67%,首次由新能源与高端装备板块驱动盈利;
- 聚变相关订单开始贡献收入,毛利率显著高于传统业务;
- 随着BEST、CFETR等国家重大工程进入设备交付高峰期(2026–2028年),公司有望迎来营收与利润的“双击”;
- 若2027年BEST成功实现发电演示,公司将作为核心供应商获得国家级战略背书,估值体系有望从“传统制造”切换至“硬科技成长”。
保守测算,仅BEST与CFETR两大项目,未来五年就可为海陆重工带来超30亿元新增订单,相当于再造一个当前体量的公司。叠加公司在手核电订单总额已达58亿元(聚变及四代堆占比超60%),未来三年业绩确定性极强。
——————————————————————
技术面企稳蓄势,强势上涨一触即发
——————————————————————
从股价走势来看,海陆重工近期呈现典型的主力运作特征:
11月初,伴随聚变主题热度升温,公司股价在11月3日至7日连续5个交易日涨停,量能急剧放大,引爆市场关注。随后进入长达10个交易日的高位震荡期(11月11日至21日),期间累计换手率超过85%,日均成交额维持在10亿元以上,明显是机构与量化资金在充分换手、清洗浮筹。
自11月22日起,股价企稳于5日均线之上,MACD绿柱持续缩短、即将金叉,KDJ指标低位拐头向上。当前价格已牢牢站稳20日与60日均线支撑带,形成“小平台突破”形态,技术面信号积极。
——————————————————————
核心判断:洗盘结束,买点已现!
此轮震荡并非出货,而是为主升浪蓄势。随着BEST项目进展不断释放催化(如2026年真空室批量交付、2027年聚变发电演示),股价有望开启月线级别的主升行情。
——————————————————————
结语:押注“人造太阳”,就是押注下一个十年
海陆重工已不再是传统装备制造企业,而是站在人类能源革命最前沿的聚变核心装备龙头。基本面反转、事件催化密集、技术形态突破——三重共振之下,当前正是布局的最佳时机。
坚定看多,坚决做多!创新港营业部目标价看至25元以上,空间广阔,值得重仓配置。
——————————————————————
特别提醒:
本文基于个人的长期跟踪和个人大量的研报信息提取而得,不构成直接投资建议,不负有相关法律责任,再次提醒投资有风险,入市需谨慎,盈亏自负。
写在结尾:欢迎探讨,认可或者有帮助的话,欢迎点赞并转发,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