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钍熔盐堆首次实现钍铀转换,A股10大受益核心股名单曝光!
戈壁滩上的银色穹顶内,一场改变世界能源格局的核能革命正在悄然发生,中国用钍基熔盐堆技术打开了第四代核能时代的大门。
2025年11月1日,中国科学院宣布位于甘肃省武威市民勤县的钍基熔盐实验堆建成并首次实现堆内钍铀转化。这座全球唯一运行并实现钍燃料入堆的熔盐堆,标志着中国在第四代先进核能系统领域取得了领先全球的突破。
这项技术突破不仅初步验证了利用钍资源发电的可行性,更意味着中国在核能领域实现了从"跟跑"到"领跑"的历史性转变。随着这一重大科技进展的公之于众,资本市场上一场与"钍"相关的投资盛宴正在拉开帷幕。
B
B
一、革命性突破:钍基熔盐堆为何如此重要?
钍基熔盐堆的成功投运,不仅是一项技术成就,更对我国能源战略具有深远意义。它意味着我们可能找到了一条更安全、更经济、更可持续的核能发展道路。
1、技术突破:从铀到钍的能源革命
钍基熔盐堆是以钍作为核燃料、以液态氟化物熔盐作为冷却剂的第四代先进裂变核能系统。与传统核反应堆相比,它具有固有安全、无水冷却、常压工作和高温输出等突出优点。
此次实验堆实现的"钍铀转化"是关键所在——通过核反应将钍-232转化为可裂变的铀-233,从而释放出巨大能量。这一过程此前在实验室外从未被成功验证,如今中国科学家将其变成了现实。
该实验堆整体国产化率大于90%,关键核心设备100%国产化,供应链完全自主可控。从2011年项目立项到如今建成投运,十四年的技术攻关终于结出硕果。
2、资源革命:钍资源的巨大优势
我国钍资源极其丰富,已探明储量约28万吨,是铀资源储量的3倍。特别是内蒙古白云鄂博矿区蕴藏着丰富的钍资源,堪称"钍矿宝藏"。
钍的能量密度极高,1吨钍产生的能量相当于200吨铀或350万吨煤炭。这意味着我国的钍资源储量足以支撑千年的能源需求,从根本上解决能源自主问题。
与铀资源不同,我国在钍资源上占据绝对优势,不再受制于国际铀市场供应和价格波动。正如专家所言,这一突破有望"推动国家在战略上实现能源独立"。
二、产业链全景图:万亿级市场悄然启动
钍基熔盐堆的产业化将带动一条覆盖上游资源、中游设备与下游应用的完整产业链,市场空间巨大。
1、上游资源:钍矿开采与提炼
包钢股份(600010)是钍资源领域的核心企业。公司坐拥白云鄂博矿区7万吨钍资源,2025年已完成高纯度钍提取中试,成本降低30%。公司实质上掌握了"核能原油"的定价权,在未来钍燃料市场中占据主导地位。
华菱钢铁(000932)在核电特种材料领域布局深厚。公司成功研发出第四代核电钍基熔盐堆安全容器用SA738Gr.B钢材,最大厚度达到150mm,各项质量指标均优于标准要求。这一技术突破为公司在核电领域的竞争优势提供了坚实保障。
2、中游设备:核心部件与系统集成
上海电气(601727)作为核电设备龙头企业,全面覆盖国内已有的核电技术路线,包括高温气冷堆、钠冷快堆、钍基熔盐堆、铅基快堆等。公司参与甘肃实验堆安全系统建设,在四代核电技术领域具备先发优势。
浙富控股(002266)是钍基熔盐堆关键设备供应商。公司控股子公司四川华都核设备制造有限公司与中国科学院上海应用物理研究所签订了"2MWt液态燃料钍基熔盐实验堆(TMSR-LF1)控制棒系统采购合同",目前工程仍在执行中。公司在反应堆控制领域的技术积累深厚。
宝色股份(300402)早在2018年就已交付TMSR仿真堆主容器和堆内支撑装置,在高温合金设备技术方面领先。公司与中国科学院上海应用物理所建立了长期合作关系,产品涵盖化工、冶金、电力、新能源、核电等多个领域。
东方电气(600875)作为国内核电设备龙头,具备批量生产百万千瓦级核电机组设备的能力,覆盖目前国内所有核电技术。公司正积极参与钍基熔盐堆等新一代核电技术的研发,在核电设备制造领域积累深厚。
海陆重工(002255)承接了实验堆非能动余热排出系统,并通过了上海应物所验收。公司在核电安全系统领域的技术实力得到国家级科研机构的认可,为后续获取更多订单奠定基础。
航宇科技(688239)参与了国内首台套2MWt液态燃料钍基熔盐实验堆项目关键部件的研制。公司在航空航天领域的技术积累迁移至核电设备制造,展现出多领域协同优势。
中核科技(000777)为甘肃钍基熔盐堆项目提供的配套阀门已按期交货。作为核电阀门龙头企业,公司在核级阀门领域的技术实力再次得到验证。
3、下游建设与运营:工程实施与能源服务
上海建工(600170)深度参与中科院上海应物所TMSR实验堆建设,承接了甘肃武威2MWt实验堆工程。公司技术合作覆盖仿真堆、安全壳等关键系统,在先进核能工程建设领域积累丰富经验。
根据规划,上海应物所将与国家电力投资集团等能源领域领军企业合作,共建钍基熔盐堆产业链和供应链,以2035年建成百兆瓦级钍基熔盐堆示范工程并实现示范应用为目标。这意味着产业链上的相关企业将获得长期稳定的发展机会。
B
三、十大核心股全名单:谁将受益最大?
基于产业链各环节的受益程度与技术壁垒,我们梳理出最具投资价值的十大核心股票,这些企业在钍基熔盐堆产业化进程中占据先发优势。
1、包钢股份(600010):钍资源龙头
掌握上游钍资源的企业将在产业化进程中拥有最强话语权。包钢股份拥有的白云鄂博矿钍资源储量丰富,已实现高纯度钍提取,成本大幅降低。随着钍燃料需求增长,公司资源价值将迎来重估。
2、上海电气(601727):全技术路线覆盖者
上海电气覆盖全部四代核电技术路线,包括钍基熔盐堆。这种全面布局使其无论哪种技术路线成为主流都能受益,在能源装备制造领域的综合优势难以复制。
3、浙富控股(002266):核心设备供应商
公司是钍基熔盐实验堆控制棒系统供应商,产品已在实际项目中应用。控制棒系统是反应堆安全运行的关键设备,技术壁垒高,公司在这一细分领域建立起了竞争优势。
4、宝色股份(300402):反应堆结构设备企业
宝色股份早于2018年就交付了TMSR仿真堆主容器和堆内支撑装置,与中国科学院上海应用物理所建立了长期合作关系。在特种材料与设备制造领域的技术积累是公司的核心竞争优势。
5、上海建工(600170):工程建造龙头
上海建工参与钍基熔盐实验堆项目建设,在先进核能工程领域积累了丰富经验。随着后续研究堆、示范堆的建设启动,公司在核电工程建设领域的优势将进一步发挥。
6、东方电气(600875):核电设备巨头
东方电气作为国内核电设备龙头,覆盖目前国内所有核电技术,正在积极参与钍基熔盐堆等新一代核电技术的研发。公司在能源装备制造领域的技术实力与市场份额为其提供了稳定基础。
7、海陆重工(002255):安全系统供应商
海陆重工承接了实验堆非能动余热排出系统,并通过了上海应物所验收。核电安全系统技术壁垒高,公司在这一领域的经验有助于其在未来市场竞争中占据优势。
8、华菱钢铁(000932):核电材料专家
华菱钢铁成功研发出第四代核电钍基熔盐堆安全容器用SA738Gr.B钢材,解决了特种材料的技术难题。材料是核电安全的基础,公司在核电特种材料领域的技术突破意义重大。
9、航宇科技(688239):核心部件参与者
航宇科技参与了国内首台套2MWt液态燃料钍基熔盐实验堆项目关键部件的研制。公司将航空航天领域的技术经验迁移至核电设备制造,展现出多领域协同潜力。
10、中核科技(000777):配套阀门供应商
中核科技为甘肃钍基熔盐堆项目提供的配套阀门已按期交货。作为核电阀门龙头企业,公司在核级阀门领域的技术实力再次得到验证,为后续获取更多订单奠定基础。
四、投资逻辑与风险提示:如何把握历史性机遇
钍基熔盐堆产业的发展将遵循明确的商业化路径,投资者需把握各阶段的投资重点,同时警惕相关风险。
1、产业发展的三阶段路径
2025-2030年:技术验证与完善期。这一阶段的主要目标是建设10兆瓦研究堆,验证百吨级钍燃料循环技术。投资者应关注与研发测试、核心设备制造相关的企业。
2030-2035年:示范应用期。重点是建设百兆瓦级示范堆并实现并网发电,目标是将度电成本降至0.2元以下,低于煤电成本。这一阶段电站建设、运营服务类企业将迎来机会。
2035年后:规模化推广期。目标是实现5000万千瓦装机,年减碳3亿吨,推动能源结构从"铀时代"转向"钍时代"。此时整个产业链都将迎来蓬勃发展。
2、核心投资逻辑
产业链上游最具投资价值。资源类企业如包钢股份,凭借其钍资源储备,在未来产业化进程中拥有最强话语权。正如市场分析所指出的,包钢股份"相当于掌握了'核能原油'的定价权"。
技术壁垒高的环节更值得关注。反应堆核心设备、特种材料等领域技术难度大,一旦突破便形成天然的护城河,相关企业能享受较高的利润率。
国产化替代空间大的领域存在机遇。钍基熔盐实验堆整体国产化率已大于90%,关键核心设备100%国产化。但在一些特殊材料、精密仪器领域,国产化替代仍在进行中,这为相关企业提供了发展空间。
3、风险提示
技术商业化进程存在不确定性。甘肃实验堆虽已建成,但大规模商用预计仍需5-10年时间。投资者需警惕概念炒作,关注技术落地的实际进展。
部分概念股与产业实质关联度低。一些被市场列为"钍概念股"的企业,实际与钍基熔盐堆产业关联度不高。投资者应仔细甄别企业实际参与程度,避免盲目跟风。
行业竞争加剧风险。随着市场前景明朗,越来越多的企业可能进入这一领域,导致竞争加剧,影响企业的盈利能力。投资者应关注那些已经建立起技术壁垒的企业。
业绩波动风险。核电产业链上的企业往往业绩波动较大,以上海电气为例,其2024年第三季度净利润同比下滑32.2%。投资者需关注企业订单落地进度与业绩兑现能力。
B
五、未来展望:钍基熔盐堆的广阔应用场景
钍基熔盐堆技术的应用前景远超传统核电,未来将在多个领域发挥重要作用,创造巨大的市场空间。
1、多能互补的清洁能源系统
钍基熔盐堆可与高温熔盐储能、高温制氢、太阳能、风能、煤气油化工相结合,形成多能互补、低碳复合的能源系统和低碳化工体系。这种多能互补模式特别适合我国西部地区,可将西北戈壁变为"清洁能源工厂"。
熔盐堆650℃的高温输出可直接用于制氢、化工生产,与光伏制绿氢形成"核光耦合"。这种多能互补系统能显著提高能源利用效率,降低碳排放。
2、核动力船舶与特殊领域应用
江南造船已拿下百亿级核动力集装箱船订单,将熔盐堆推向海洋经济。核动力船舶的突破将重塑全球航运格局——一艘熔盐堆集装箱船的运力相当于10艘LNG动力船,且全生命周期碳排放归零。
由于熔盐堆无需依赖海水冷却,可在沙漠、内陆甚至太空等特殊环境中部署。这一特点大大扩展了核能的应用范围,为偏远地区、特殊设施的能源供应提供了全新解决方案。
3、万亿级市场空间正在打开
根据专业分析,钍基熔盐堆产业将是万亿级的投资机会。随着技术不断成熟与成本持续下降,这一市场空间还将进一步扩大。
到2035年,如果实现百兆瓦级钍基熔盐堆示范工程并实现示范应用的目标,将带动数万亿的投资规模,涵盖设备制造、工程建设、燃料循环、电力运营等多个领域。
B
中国钍基熔盐实验堆的建成投运,标志着我们在第四代核能技术领域已抢占先机。从包钢股份的钍资源,到上海电气的全技术路线覆盖,再到浙富控股的核心设备供应,一条完整的钍基熔盐堆产业链正在形成。
这场"静悄悄的能源革命"不仅将改变我国的能源结构,更将催生一个万亿级的新产业。对于投资者而言,紧跟技术发展步伐,聚焦产业链核心环节,把握产业化不同阶段的投资节奏,方能在这场历史性的投资机遇中获取稳健回报。
随着钍基熔盐堆从实验堆走向研究堆、示范堆,最终实现商业化应用,中国将率先进入核能的"钍时代",为实现能源独立与低碳发展提供坚实保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