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核电设备制造技术
核反应堆核心部件制造
海陆重工在核电设备领域具备深厚的技术积累,尤其在核反应堆核心部件的制造上处于行业领先地位。例如,公司为“华龙一号”全球首堆示范工程提供的“堆内构件吊篮筒体”是核反应堆的“心脏设备”,替代了进口产品,填补国内空白。该部件对精度要求极高,涉及大型薄壁构件的成型、焊接及机加工等复杂工艺。
代表性专利:其“核电吊篮上出水口管嘴的焊接方法”获中国专利优秀奖,技术指标对标国际标准(ITER),应用于国际热核聚变实验堆(ITER)及中国环流三号等项目。
四代核电技术布局
公司参与四代核电技术研发,包括高温气冷堆和钍基熔盐堆。例如,为钍基熔盐实验堆(TMSR-LF1)设计安全专设设备,并通过验收,展现了在核安全承压设备制造领域的实力9。此外,公司承接了第四代核电装备项目,涵盖核聚变堆用真空容器、超导磁体支撑结构等关键部件。
二、余热锅炉技术
高效节能技术
海陆重工的余热锅炉产品通过回收工业废热实现能源二次利用,技术处于国际先进水平。其核心产品“干熄焦余热锅炉”采用独特设计,有效降低高耗能行业的碳排放。例如,2025年获得的实用新型专利“干熄焦余热锅炉中的过热器受热管保护装置”,通过防磨装置延长设备寿命,降低维护成本,提升能源利用效率。
市场应用
该技术广泛应用于钢铁、石化、有色等行业,契合国家节能改造政策需求。2024年,公司余热锅炉业务受益于《推动大规模设备更新行动方案》,订单规模持续扩大,毛利率显著提升。
三、环保与压力容器技术
固废与废水处理
公司在环境治理领域拥有多项专利,提供固废、废水等污染物处理及资源化利用解决方案。例如,其技术覆盖危险处置、污泥焚烧等领域,并参与国家“无废城市”建设,推动循环经济发展。
大型压力容器制造
在石化、煤化工领域,海陆重工具备大型及特种材质压力容器的设计与制造能力,技术指标对标国际。其产品应用于煤间接液化项目,如“400万吨/年煤间接液化成套技术”获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实现关键设备国产化突破。
四、可控核聚变技术布局
真空室与冷却系统
公司是国内少数具备核聚变设备全产业链能力的企业之一,为ITER项目制造D型双层真空室模块(订单金额18亿元),并为中国环流三号提供真空室及冷却系统(订单3.5亿元)。其真空室焊接技术达到国际标准,支撑核聚变装置核心部件的国产化。
商业化前景
根据国际能源署预测,若2050年可控核聚变商业化落地,市场规模或超10万亿元。海陆重工在该领域市占率约30%,预计2030年后年订单规模可达20-30亿元,远期市场潜力巨大。
五、研发投入与专利储备
2024年公司研发投入5555.2万元,同比增长1.1%,累计获得核安全设备相关专利19项(发明专利12项、实用新型7项),涵盖核电焊接、余热回收等关键技术237。其技术优势通过“设备制造+环境治理+电站运营”生态协同进一步强化,提升整体竞争力。
六、股价行情
海陆重工行情从今年3月份开始进入上升快车道,但每次遇到游资快速套利就会出现神秘力量果断压制,随着对游资逐渐打撤,就像压紧的弹簧,一轮波澜壮阔的慢牛行情将就此展开。
七、总结
海陆重工通过持续的技术创新与市场布局,在核电、余热锅炉、环保设备及可控核聚变等领域构建了多维度的技术护城河。未来,随着核聚变商业化加速,其技术优势逐渐被市场接受,股票价值也将被充分挖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