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近访问:
发表于 2025-10-11 21:33:30 股吧网页版
泰和新材迟海平:芳纶、氨纶行业明年上半年或走出底部
来源:上海证券报·中国证券网 作者:曾庆怡

K图 002254_0

  上证报中国证券网讯(记者曾庆怡)在芳纶和氨纶业务都面临行业承压之际,作为氨纶行业的引路者、芳纶行业的领军者,泰和新材如何找准自身定位、寻求发展空间?

  近期,泰和新材党委副书记、总裁迟海平在接受上海证券报记者专访时表示,面临行业阵痛,企业需着力发展差异化、可回收产品,不断提升附加值。芳纶、氨纶行业已经到达相对底部,预计2026年上半年或走出底部。

  芳纶产品朝两个方向发力

  泰和新材创建于1987年,是一家新材料科技公司,聚焦先进纺织、安全防护和信息技术、新能源材料、绿色化工四大领域,业务横跨氨纶、间位芳纶、对位芳纶、化工原料等产业领域。

  迟海平表示,公司近年来主要朝可回收芳纶产品方向和差异化芳纶产品方向发力。

  他介绍,除了原有的间位芳纶、对位芳纶,泰和新材探索了可回收产品,即以玉米秸秆为原料生产芳纶。同时,公司回收芳纶纸碎片制造可回收材料,目前在建中试线,计划实现从芳纶衣物废品到芳纶衣物的可回收闭环,预计今年年底建好。

  “人类不可能一直消耗地球资源,未来一定是可回收的天下。”迟海平说。

  就差异化产品方向而言,迟海平告诉记者,泰和新材芳纶产品的竞争力还体现在性能指标的差异化方面,即同类原料的产品的差异化,比如阻燃性、伸展性、高强度、易染色等。为了推动产品创新,泰和新材已经将AI用于研发过程。他表示,公司已布局人工智能大模型工具,并通过合资公司用算法来助力筛选材料。

  从应用场景来看,泰和新材的芳纶产品除了用于芳纶纸制造,还可被用于生产芳纶锂电池隔膜。这类隔膜产品已经被应用于大型储能设备、3C电池等。眼下,全球布局芳纶锂电池隔膜的主要是日本住友公司、帝人公司,泰和新材有望成为实现芳纶涂覆隔膜商业化应用的全球第三家企业。

  近期在回应投资者关切时,泰和新材曾表示,公司的芳纶隔膜已应用于海外的算力中心。同时,芳纶隔膜业务的产销量正在增长之中。

  氨纶行业或经历洗牌

  由于氨纶与芳纶价格双承压,公司2025年上半年的整体业绩受到拖累。财报显示,2025年上半年,泰和新材收入为19.03亿元,同比下降2.48%;归母净利润为0.26亿元,同比下降77.58%;扣非归母净利润约0.02亿元,同比下降95.70%。

  泰和新材2025年半年报称,2025年,受新增产能释放及传统工业领域需求的双重影响,芳纶行业的竞争压力进一步加剧。间位芳纶方面,防护领域受国际环境和采购活动减少等因素的影响,国内需求有所减弱;工业过滤领域因水泥、钢铁、筑路等终端市场需求持续乏力,叠加同质化竞争激烈等,价格竞争进一步加剧。对位芳纶方面,传统领域光通信、汽车胶管市场竞争充分,需求呈下滑趋势;高端轮胎领域受益新能源车性能需求,芳纶渗透率有所提升,但放量较为缓慢;另一方面,随着新建产能持续投放,市场竞争激烈,导致产品价格大幅度下行,利润空间不断收窄。

  谈及行业竞争,迟海平表示,从规模来看,芳纶相比涤纶、氨纶等化纤而言不算是一个大行业,但是由于其性能特殊,发挥的作用不可小觑。芳纶最早起源于美国杜邦公司,由于阻燃性能是现有纤维材料中最好的,因此常常被用于防火材料。泰和新材最初布局芳纶则是从工业过滤材料领域切入。近些年,业内逐步探索芳纶在不同领域的应用。目前,泰和新材的芳纶产品在国内的市场占有率达60%-70%。

  “从市场竞争来看,这几年行业的新进入者比较多,但是做得好的企业并不多。在行业竞争加剧之际,投资的方式也有别于数年前大规模扩张之际,更需要企业从效益成本进行综合考虑,同时试验创新型产品。”迟海平说。

  作为国内氨纶行业的开拓者,泰和新材的主营业务中,氨纶仍占有很大比重。氨纶是一种聚氨酯弹性纤维,在织物中加入少许,便能显著改善织物性能,增强穿着的舒适性。

  迟海平告诉记者,氨纶行业的发展经历了起起伏伏。早在1990年代便布局氨纶的泰和新材经历了行业的黄金年代。但是从去年开始,行业竞争非常激烈。

  泰和新材2025年半年报显示,2025年上半年,氨纶行业延续了产能持续扩张的态势。据化纤信息网统计,2025年上半年国内氨纶产能达143万吨,较2024年年底增加7.6万吨,而需求端增幅较小,市场供需失衡的格局进一步加剧。在此背景下,氨纶市场竞价环境持续恶化,价格呈现微幅下行调整趋势,行业内多数企业陷入明显亏损境地,上半年整体开工负荷较以往有所下降,行业运行面临较大压力。

  迟海平说,氨纶常被用于日常消费品,现在欧美市场的消费偏谨慎,企业正对生产线进行改造。未来,行业不会消失,但企业可能会经历洗牌。

  前沿技术储备不断丰富

  除了传统的两大主营产品,近年来,泰和新材也开始携手高校科研团队合作开发智能纺织品。

  2025年上半年,公司以市场趋势与客户需求为导向,聚焦纤维锂电池及莱特美发光纤维两大核心产品,重点推进应用技术升级与加工链条构建。

  迟海平表示,公司的纤维锂电池产品已建成中试线,目前正在进行市场开发,已与若干标杆客户建立应用场景联合研发项目。该产品仍需逐步解决能量密度优化等问题。同时,还需要调整制造工艺以符合产业化的生产成本要求。

  “目前智能发光纤维的应用场景主要是汽车,其他的应用场景还缺乏大的进展。在汽车装饰方面,我们正与客户进行前期试验。”他说。

  尽管这些技术尚处于初级阶段,但是迟海平很看好智能纺织品的前景。

  “未来很可能会把信息化内容集成在柔性可穿戴设备上,健康监测等方面的应用空间值得期待。智能纺织品一定是未来的方向。”他说。

  同时,技术创新离不开人才团队的培养。

  谈及人才需求,迟海平透露,当前对于纺织、化纤、高分子材料以及化工等领域专业化人才的需求越来越多。在研发团队方面,公司设立的研究院现在有200多人,其中博士有20多人,硕士有100多人。成立了“1+1+N”研发体系,即一个中央研究院、一个宁夏分中心、N个联合实验室。目前已经建设了9个联合实验室,向研究团队布置课题。

  “现在的创新大多围绕特种纤维来开展,但从工程复制来说,没有竞争力,必须从原理上想办法如何做得更好。”迟海平说。

  除了钻研产品开发、夯实内功,出海寻求新的增长点也在泰和新材的考虑范围中。迟海平介绍,公司正考虑拓展中国周边市场,推动企业国际化。近几年公司在俄罗斯、土耳其等地设置了分销机构办事处,未来可能需要更多国际化、本地化的人才。

郑重声明:用户在财富号/股吧/博客等社区发表的所有信息(包括但不限于文字、视频、音频、数据及图表)仅代表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请勿相信代客理财、免费荐股和炒股培训等宣传内容,远离非法证券活动。请勿添加发言用户的手机号码、公众号、微博、微信及QQ等信息,谨防上当受骗!
作者:您目前是匿名发表   登录 | 5秒注册 作者:,欢迎留言 退出发表新主题
温馨提示: 1.根据《证券法》规定,禁止编造、传播虚假信息或者误导性信息,扰乱证券市场;2.用户在本社区发表的所有资料、言论等仅代表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建议。用户应基于自己的独立判断,自行决定证券投资并承担相应风险。《东方财富社区管理规定》

扫一扫下载APP

扫一扫下载APP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908328号 经营证券期货业务许可证编号:913101046312860336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021-34289898 举报邮箱:jubao@eastmoney.com
沪ICP证:沪B2-20070217 网站备案号:沪ICP备05006054号-11 沪公网安备 31010402000120号 版权所有:东方财富网 意见与建议:021-54509966/952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