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粉丝喊我来水文了,我这个号基本上就关注了一个票,就是泰和新材,115个粉丝,至少100个是泰和这个吧里的(泰和股吧原本也就几百人),既然有人喊我来水文,那我就按照他的意思水一下。
泰和新材的逻辑:五大业务均是全球龙头,分别是对位芳纶全球坐三望二、间位芳纶全球第二、芳纶涂覆隔膜全球第一、芳纶纸全球第二、氨纶全球第五。泰和的上述任何一个业务拆出去都可以上市,成为上市公司,比如最小的芳纶纸,独立上市就是民仕达,市值20-30亿。其他业务全部比芳纶纸体量大,对位芳纶是新材料中技术壁垒最高的之一,用作防弹衣,已经给军方供应。间位芳纶全国市占率70%近乎垄断;芳纶涂敷隔膜马上签大单;氨纶有扭亏预期。
现在又来打一针热度,拆迁补偿款18亿等到账。
一、目标全球老大:对位芳纶、间位芳纶
首先,芳纶是新材料领域技术门槛最高之一,没有任何疑问,世界三大高性能纤维之一,绝对的高科技。即便现在高品质对位芳纶还要进口、往前推三五年,对位芳纶还是卡脖子产品、往前推十年间位芳纶也是卡脖子产品。
没错,大多数工业品,及绝大多数化工新材料,只要中国人掌握了技术,那么很快就是全球老大。因为中国的产业链成本、运输成本、原材料成本、人力成本及勤劳度、能源成本等等几乎都是全方面优势。
泰和新材的目标就是全球老大,这话不是我说的,是泰和新材董秘回复说的。那我们看看可能性。
1.国内,没有能打的
首先看国内,不好意思,在座的各位都是LJ,没一个能打的。间位芳纶国内市占率70%,什么意思呢,一般产品前五大企业市占率合计70%就是行业高度集中了,泰和新材一家占间位芳纶70%,近乎垄断了,优势是什么呢?应用和成本,成本是全产业链优势,2种原材料自产、设备自己造、应用产品自己开发、因此间位芳纶的成本是全球最低的,对比国内,当30%毛利率时,别的厂家是0%净利率的。也就是说泰和新材的间位芳纶可以稳定在30%以上毛利率,保证其他厂家不赚钱。
对位芳纶,泰和新材市占率50%,这个市占率在一般行业也算是超高的,相对来说,泰和新材对国内竞争对手依旧有很大的优势。一个是产品质量领先、二个是应用拓展早,抢占了最大的军工市场,宁夏已经扩产完毕今年就会供应军方(大约6000吨,8-12亿销售,逐步起量)。三个是成本优势,还是那句话,原材料全自产、设备投资(比如神马股份单吨投资成本25万元,泰和仅10万)。
最重要的是泰和已经完成两种产品的扩产,且是国内唯一一个产能过万吨的公司,早就是毋庸置疑的国内绝对龙头,且未来这个优势还将保持或者加强。
2.再看国际,全球龙头只是时间问题
目前全球老大是杜邦,对位和间位均是3万吨左右,原先的老二是日本帝人,但是帝人因为成本压力,已经开始关厂,现在总产能3万多吨,现在因为被泰和新材的竞争压力导致其关闭了荷兰的一个工厂,现在泰和已经是全球第二了。
来看看帝人是怎么说的,因为来自亚洲的竞争压力,被迫关闭荷兰的一个工厂。亚洲的谁有这个能力呢?除了泰和还有谁?
帝人一共六个工厂,荷兰三个、日本2个、泰国一个。我的判断是未来其仅会保留日本的2个工厂。其他四个将全部关闭,产能下降到1万吨,让出2万多吨的市场空间。原因很简单,成本太高。但是泰和可还是有30-40%的毛利率的情况下,日本帝人却要关厂了,为什么呢?
原因:荷兰的环保成本、人工成本、供应链成本、能源成本(俄乌危机加剧了)等全线远高于中国。再看看泰和新材在干什么?把工厂搬迁或者新建到能源成本更低的宁夏,能源成本大降(氨纶总成本降低10%以上,芳纶没数据),两种原材料均自产。不仅如此,泰和新材还采取了咄咄逼人的进攻策略,定增30亿扩产,产能挤压的情况下,日本帝人只能打价格战,这就是为什么去年芳纶价格下滑的原因。但是很明显,泰和新材处于攻势,而日本帝人只能关厂。未来这个趋势将继续,五年内,泰和新材有望从全球第二成为全球第一。
那么,一个高科技搞技术壁垒的用作防弹衣的芳纶全球龙头。你给多少估值?
所以,当前芳纶是有毛利率下滑的问题,但是没有价格战,哪来的全球老大?比亚迪在不在打价格战?现在是以价换量,换市场。
二、芳纶纸全球第二
这个请各位查一下新闻,泰和新材没做出来之前,也是绝对的卡脖子,超高暴利的行业。泰和新材的芳纶纸每年依旧会保持20-30%的增速,最终成为全球第二,因为它具有原材料和市场的双重优势,且占据了高端芳纶纸国内绝对的市场。几乎没有竞争(小厂都是低端,原材料都外采)。就这一个小产品,民仕达就有20-30亿市值。
三、芳纶涂覆隔膜,几百亿市场,全球第一,几乎垄断
采用芳纶涂覆隔膜可以大幅度降低锂电自燃概率,可以提高倍率性能、提高30%寿命、提高低温和高温性能。每辆车成本仅增加300元。
安全是电动车的刚需,现在电动车保有量不到3000万辆,都是5年内新车。未来1.8亿量保有量是现在的6倍,电池老化后,自燃概率起码是新车的5倍以上。那么相乘,未来电动车起火的量起码是现在的30倍以上。解决这个问题最优解就是泰和的芳纶涂覆隔膜。
市场有多大?锂电隔膜2024年出货量230亿平,五年后翻倍(电动车和储能自然增长),大约450亿平。其中假设20%采用芳纶涂覆隔膜,就是90亿平,每平价格2.2元,200亿元的市场潜力。全球几乎没有竞争对手,也就是说五年后泰和面临的是200亿元每年的市场蓝海刚需,且没有竞争对手。
某隔膜龙头,芳纶原材料外采、技术专利还要分成给外商。因此完全不具备成本优势,无法形成竞争。
假设200亿的市场需求,10%的净利率,20亿元的净利润,五年后20亿元净利润,五年后给500亿估值不高吧?何况还是高技术壁垒的近乎垄断的产品。
那么它的需求是否是刚性的呢?请看济南某电车自燃,烧了地下车库十几辆车、韩国奔驰电动车地下车库自燃烧了几十辆车。你要是车主,你敢赌么?你买个电车,保险100万,停在地下车库,要是烧了几十辆豪车,还把地下车库各种烧坏。一赔就是千万,保险不够赔,你要倾家荡产。更何况,未来电动车要占有50%,一辆车烧起来,还扑不灭,可能是整个车库全完了。甚至一栋楼都烧坏了。你敢赌吗?解决这个问题,需要泰和的芳纶涂覆隔膜,每辆车增加300成本,你是要烧起来倾家荡产还是买车多花300?
现在的进度如何?
是不是概念?2年前是概念,因此它涨到过28元,现在只要10块钱。这两年,产线已经投建完成,首批5亿平。客户测试2年,部分已经测试完成,24年12月已经在谈商务合同。一般订单合同谈2-3个月,也就是说最晚3月就会陆续有各种大单,各种大厂签单,利好不断。想一想,放出消息,宁王签了多少亿平,值多少个涨停板?而宁王肯定会签,没有疑问的。
四、氨纶减亏势在必行
2025年华峰化学最后的产能投放之后,全国产能140-150万吨,氨纶行业的产能扩张周期就结束了,没有投产计划了。2024年销量105万吨,增速10%以上,且还将保持这个速度。那么2025年预计需求115-120万吨,对应150万吨产能的话,产量/产能=约80%。2026年需求可能就是135万吨,届时供需就处于紧平衡状态了。
是的,氨纶2022-2024年都是产能过剩,但是,即便再过剩,你看看工业硅、多晶硅、光伏组件,产能利用率可能都不到50%,氨纶的产能利用率再差还有70-80%,也就是说再差差不到哪里去了。最晚2026年就会反转,至少2025年会减亏。
氨纶是泰和新材最大的失血项,去年因为资产减值、新投产废料以及行业价格战导致亏损3亿元,但是2025年至少减亏一半,2026年可能就盈利了。
再看氨纶行业的周期,历史上下行周期从来没超过3年的,这一次呢,从2021年下半年到现在,以及快四年了,最晚五年也反转了。不可能全行业大部分亏钱,龙头也只有3-5%的净利率。
具体看它的价格,今年春节后,氨纶价格提价了250元,但是氨纶的原材料还下降了。这是一个好兆头。也就是说氨纶减亏或者扭亏,妥妥的利好。
五、拆迁补偿还有18亿没确认收入
按照合同,2025年底,当地政府要到账10亿元拆补,近期又有一笔近5亿元的拆补刚签合同,账面还有3亿多的钱已经到账,但是没有计入利润收入的。合计18亿元,将在未来3-5年逐步进账。
扣掉各项成本税费,最终形成12-14亿元的净利润和净资产,当前71亿元的净资产,也就是说实际净资产是83-85亿元(但是要延后3-5年到账),别人欠你的钱,只是没到账,没算入净资产。
这18亿元的拆补,基本保障了泰和新材未来都不可能亏损,更不具备退市风险。
很多人说拆迁补偿,政府不会给钱。我认为不可能。第一,泰和的董事长跟烟台经开区都是市里的处级干部,都是同僚好说话,要是民企那可能拖欠,国企老大之间可以沟通。第二,烟台的政府债务极低,可能是全国最低的一批。相比于1.1-1.3万亿GDP的其他城市,负债(加城投债)普遍在1-1.4万亿。烟台市只有3000-4000亿。且拆迁的是烟台经开区,是烟台最有钱的区,人均GDP在45-50万元(全国平均也就9-10万元),当地不差这点钱,何况还是分批3-5年支付。
六、打一针概念
一般而言,校企合作,会签订知产合同,这个不解释了。假设未来形成知产,总有泰和受益的方式。不管是对外技术授权、自己获取授权生产材料、还是自己做锂电。
值得注意的一点是,复旦的新闻种,该材料已经在多种电池应用测试过,包括纤维锂电池,而这个就是泰和与复旦的合作项目,所以不管怎么样,绕不开泰和,且该产品已经中试线都造好了,基本具备投产条件了。
另外,假设这个东西未来大规模应用了,会进一步大幅度利好泰和的芳纶涂覆隔膜,是不是很神奇?
为什么呢?锂电池寿命的两个大要素,一个是隔膜被枝晶刺穿、一个是锂离子消耗。复旦解决的是第二个问题,但是第一个问题其实是更重要的。那么谁能解决第一个问题?泰和新材的芳纶涂覆隔膜!!!!
神奇不?你设想一下,原先电池用7-8年,复旦让它可以用17-18年,这时候解决了补充锂离子的问题,但是传统低端隔膜扛不住10年的使用,只有泰和新材的芳纶涂覆隔膜可以。那为了匹配高寿命的打一针电池,必须采用高性能长寿命的隔膜,只有泰和新材的芳纶涂覆隔膜满足!
也就是说,这个概念,泰和新材是全方位受益!!
总结:
泰和新材:
1.间位芳纶、对位芳纶、芳纶纸,当前的全球第二,五年后的全球老大!毛利率30-40%,稳定盈利。且军工产品即将供应(产能已经投建完毕),仅这一项有望逐步新增10亿元左右的销售。
2.氨纶。2025年预计减亏1.5-2亿元,2026年预计扭亏为盈。利好!当前已经开始涨价。
3.芳纶涂覆隔膜大杀器,5年后200亿元市场空间,全球第一,且可能是垄断式的第一。
4.打一针概念,双重受益。
5.未来3-5年将逐步入账18亿元拆迁补偿,每年贡献3-5亿利润增量
再谈估值:
去年924之后,泰和新材就没怎么涨,去年2月初的时候,上证2700多点时泰和就是10块左右,现在还是10块左右,也就是说,当前上证都3350点了,泰和还在2700多点,估值一点都不高。
再看净资产,泰和是71亿元,但是外面还有18亿元(最终扣完成本和税预计13-14亿元计入净资产)债权,只是这个钱没入账就没算作自己的净资产。如果把这个算进来,实际泰和的净资产是85亿元左右,当前市值89亿。
五项产品全部是全球龙头,且其中四个有望五年左右成为全球第一。还是新材料中技术壁垒最高的产品,高科技,才按照1倍净资产给估值。
你说这个价格高么?
至少,这个价格买,它套不住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