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10月10日),并购专业咨询服务机构普利康途合伙人罗辑在接受《科创板日报》记者采访时分析表示,根据公告内容,在资产处置层面,明确未来12个月内,新实控人不会对上市公司的任何资产进行处置,包括资产出售、合并、合作、购买、资产置换等行为。简而言之,即12个月内既不进行资产出售,也不实施资产购买、合并、合资等。
罗辑进一步表示,从借壳上市的标准来看,截至目前,相关方已明确未来36个月内无通过该上市公司实现借壳上市的计划或安排,这一承诺需结合时间节点与操作边界进一步解读,有多种可能。
罗辑认为,其一,结合前述12个月资产不操作的承诺可推断,交割后12个月内该上市公司(如上纬新材)将仅维持现有业务,不会增减资产和业务;而在12个月至36个月的区间内,承诺“不操作”的范围进一步明确,仅特定主体(如智元机器人)不得借该上市公司实现上市,但并不排除智元恒岳旗下其他资产或者体外的外部资产仍存在通过该上市公司进行资本运作的可能性;其二,36个月后,即便涉及该特定主体(如智元机器人),也不再受“借壳上市”约束,核心原因在于此后即使上纬新材收购智元机器人,属于同一实控下的重大资产重组,不构成借壳上市,也就是不需要接受IPO一样的审核。
- 特斯拉机器人:2025年10月,有消息称由于技术问题,特斯拉已决定放弃原定今年生产数千台Optimus人形机器人的计划。特斯拉工程团队在Optimus手部与前臂设计上遭遇重大技术瓶颈,无法实现类人灵活操作。此外,Optimus还存在关节电机过热、电池续航不足、实际搬运效率不到人工一半等问题。同时,50岁员工Peter Hinterdobler在加州弗里蒙特工厂协助拆卸Model 3生产线上的大型机器人时,遭Optimus击中倒地失去知觉,他将特斯拉及其供应商发那科美国公司告上法庭,提出5100万美元天价赔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