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近访问:
发表于 2025-10-11 03:38:30 股吧网页版
押注“好房子”开辟新赛道 房企“双轮驱动”破局下半场
来源:中国经营网 作者:方超 石英婧

  国庆中秋长假期间,“好房子”正成为上海楼市的最大成交驱动力。除价格因素外,大阳台、得房率等成为购房者关注的焦点。

  据了解,就在9月26日,上海规划与自然资源局发布关于印发《关于进一步促进本市住宅品质提升的规划资源若干意见》的通知,从建筑高度、外立面要求、阳台设计与计容规则等多方面入手,为住宅品质提升指出了新方向,让上海市的“好房子”也更有规范可依。

  在“好房子”备受市场青睐的背景下,转变发展方式、开拓新兴业务,正成为房企破局下半场的“必答题”。

  《中国经营报》记者注意到,近年来,房企正通过加码“好房子”建设、开辟新赛道等方式加速转型发展。其中,滨江集团(002244.SZ)、龙湖集团(00960.HK)、绿城中国(03900.HK)等房企正大力推进“好房子”建设,寻找新的市场增长点。

  房企如何更好实践以“开发+经营”为代表的“双轮驱动”模式?同策研究院联席院长宋红卫日前向记者表示:“从房地产开发角度来看,房企要从规模导向逐步向利润导向转化,以实现盈利为核心目标,尽量维持较高的周转率。从运营角度来看,房企既要做到‘轻重结合’,也要实现‘长短搭配’。”

  密集落地“好房子”项目

  在政策支持、市场需求等多重因素刺激下,“好房子”潮流迅速席卷房地产行业。

  “2025年,‘好房子’被写入《政府工作报告》,并提出了‘安全、舒适、绿色、智慧’四大标准。5月,住房城乡建设部发布的《住宅项目规范》国家标准正式实施,‘好房子’建设更加具象化并具备约束力。”克而瑞方面表示。

  据了解,建发房产、绿城中国、中海地产、龙湖集团、华润置地(01109.HK)等知名房企已密集发布“好房子”战略。例如,建发房产此前推出了“文化—价值—策略—技术”四维一体的“好房子”体系框架;绿城中国则推出了《绿城中国好房子产品标准2025》,将“好房子”标准凝结为270条核心准则。

  以产品力见长的滨江集团则提出了“五好体系”新标准,涵盖好建筑、好装修、好景观、好配套和好服务五大维度。滨江集团董事长戚金兴提出了判断滨江集团所开发住宅“好不好”的五大标准,具体包括“业主入住后的满意度”“业主是否会发动家人朋友持续购买滨江的房子”等。

  对于房企密集落地“好房子”项目的原因,中指研究院企业研究总监刘水向记者表示,这一现象与房企积极响应政策号召,履行社会责任;助力营销;以及追求更高的溢价和利润等因素相关。

  “房企传统的产品难以满足市场需求,导致销售受阻。”刘水告诉记者,在市场调整周期下,房企以往“拼地价、拼规模”的发展模式面临挑战,利润空间被不断压缩。“而‘好房子’所代表的‘拼产品、拼选址’模式,正成为房企新的盈利突破口。依靠开发符合‘好房子’标准的优质项目,房企的盈利能力正在恢复。”

  “好房子”如何助力房企销售业绩提升?克而瑞方面分析称,从监测的全国重点城市开盘区划和成交数据可以明显看出,产品力过硬的改善类产品和符合新规的四代住宅产品卖得更好,“好房子”正在领涨全国。

  打响差异化“突围战”

  克而瑞监测数据显示,2025年上半年,总价1000万—3000万元的新房豪宅成交套数达19561套,同比增长25%;总价5000万元以上的新房豪宅成交套数为621套,同比增长51%,增幅显著。

  “‘好房子’号召倒逼房企品质升级,新房豪宅产品力优于二手房。”克而瑞方面认为,“对于购买力相对雄厚的中高端改善客群而言,新房豪宅有着二手豪宅不可比拟的产品力优势,户型创新聚焦空间功能复合化、场景延展、景观交互。”

  “目前,‘好房子’市场呈现出‘豪宅化’倾向,以及与‘高单价’‘大户型’绑定的现象,确实在一定程度上可能会加剧市场的结构性矛盾。从市场需求结构来看,改善型需求虽然在当前新房市场的占比较大,但刚需群体始终是房地产市场的重要支撑力量。”刘水分析认为。

  刘水进一步表示,当大量资源集中于打造这类“豪宅化”的“好房子”时,可能导致刚需住房供应相对不足。“在刚需群体购买力本就有限的情况下,会进一步拉大住房供需差距,使得刚需群体购房难度增加,从而加剧市场的结构性失衡。”

  据了解,多家房企已通过战略调整、产品创新等措施,打响了住宅市场差异化发展的“突围战”。

  “房地产行业有没有给优秀年轻人提供一、二线城市的商品房,这是一个很重要的命题。”联发集团董事长王文怀强调,“‘新青年产品’就是我们坚定选择且要长期深耕的方向——不是盲目跟进,而是发现市场机会,主动定义需求、激活市场的增量。”

  日前,联发集团发布了新澍产品品牌,并已在厦门市、上海市、南京市、深圳市四城推进6个新青年“好房子”样板项目。联发集团方面表示,将“以更懂年轻人的方式,打造专业化产品系,让年轻人能住上‘好房子’”。

  “刚需群体的‘好房子’市场前景同样广阔。”刘水向记者分析称,尽管刚需群体的购买力不如改善型群体,但房企可以通过优化产品设计,如开发紧凑实用的户型,合理控制面积,在有限空间内实现功能最大化,在保证质量的前提下控制成本,为刚需群体提供性价比高的“好房子”。

  “在‘好房子’战略引领下,房企要真正实现差异化发展。”刘水建议,房企应从打造优质产品竞争力、区域深耕与因地制宜,避免同质化竞争等方面着手。“产品品质和产品创新,是‘好房子’战略下的核心竞争力。”

  经营性业务有待提升

  在加码“好房子”赛道的同时,多家房企也在积极探寻代建业务、城市更新等新业务,发力“第二增长曲线”。

  据了解,滨江集团通过对外输出品牌,拓展代建业务,对开发业务起到了一定的补充作用。滨江集团方面表示,2025年上半年,其在南京市新增1个代建项目,计容建筑面积约5.7万平方米。滨江集团相关负责人向记者强调:“我们主要还是专注房地产开发业务。”

  龙湖集团相关负责人则向记者表示,2025年上半年,其新增代建类项目62个,总建筑面积约852万平方米;同期,代建业务实现营业收入约7亿元,同比增长65%。

  在商业地产领域,部分房企也不断取得业绩新突破。相关数据显示,2025年上半年,新城控股(601155.SH)实现商业运营总收入69.44亿元。新城控股方面表示,销售、收入、客流、会员消费均实现了同比提升。

  尽管如此,根据上市房企2025年半年报数据,经营性业务在营收版图中的占比仍有待进一步提升。对此,宋红卫分析认为,在运营类资产方面,如果是房企开发建设投资,则属于重资产投资,而轻资产项目由于资金回报周期比较长,短期内无法反哺重资产板块,可能会导致整体偿债能力难以显著改善。

  “如果单纯做轻资产管理输出,传统房企又缺乏商业运营经验和品牌优势。”宋红卫还认为,当前,房地产市场竞争激烈,大多数房企都在向代建、商业运营等轻资产领域转型,但常陷入同质化竞争。

  刘水则表示,从房企自身角度而言,重资产模式下形成的建设开发思维惯性是首要障碍。“长期以来,房企习惯通过大规模的土地储备、抵押融资来推动房地产开发业务,在向经营性业务转型时,难以快速摆脱这种路径依赖,对资产运营服务能力的培育重视不足。”

  “此外,从传统开发销售业务转向经营性业务,需要建立涵盖招商、运维、金融等全链条的专业团队,但多数房企在这方面能力不足。”在刘水看来,运营管理能力是房企转型的关键,而资源获取整合能力则是转型的基础。

  “在经营性业务中,房企需要从单一获取土地,升级为整合多元化资源,引入并构建上下游产业生态,以及通过多元化的金融工具(如REITs,不动产投资信托基金)来保障资金链安全。”刘水向记者表示。

郑重声明:用户在财富号/股吧/博客等社区发表的所有信息(包括但不限于文字、视频、音频、数据及图表)仅代表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请勿相信代客理财、免费荐股和炒股培训等宣传内容,远离非法证券活动。请勿添加发言用户的手机号码、公众号、微博、微信及QQ等信息,谨防上当受骗!
作者:您目前是匿名发表   登录 | 5秒注册 作者:,欢迎留言 退出发表新主题
温馨提示: 1.根据《证券法》规定,禁止编造、传播虚假信息或者误导性信息,扰乱证券市场;2.用户在本社区发表的所有资料、言论等仅代表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建议。用户应基于自己的独立判断,自行决定证券投资并承担相应风险。《东方财富社区管理规定》

扫一扫下载APP

扫一扫下载APP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908328号 经营证券期货业务许可证编号:913101046312860336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021-34289898 举报邮箱:jubao@eastmoney.com
沪ICP证:沪B2-20070217 网站备案号:沪ICP备05006054号-11 沪公网安备 31010402000120号 版权所有:东方财富网 意见与建议:021-54509966/952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