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消费电子行业从“库存调整期”迈向“AI终端爆发期”,歌尔股份(002241.SZ)2025年三季报交出了一份兼具韧性与潜力的答卷。
10月24日晚,歌尔股份披露了2025年三季报:尽管营收同比微降2.21%,但归母净利润逆势增长10.33%至25.87亿元,毛利率更是提升至13.19%,较去年同期增加1.75个百分点,盈利质量显著优化。
这份财报的核心看点,不仅在于歌尔股份自2023年下半年开启的盈利修复,已从“止跌企稳”进阶为“持续向上”的确定性态势;更在于其背后“政策红利托底+行业风口加持+技术生态护航”的三重逻辑共振,让短期盈利韧性与长期核心价值形成完整闭环,为中国消费电子企业如何突破“周期依赖”提供了可借鉴的实践样本。
从“数据改善”到“信心锚定”,三重合力穿越周期
复盘歌尔股份的盈利修复脉络,自2023年下半年起便已呈现清晰连贯的向上轨迹,2025年三季报数据则进一步印证了这一趋势的可持续性。尽管受个别智能声学整机项目产品迭代周期的短期扰动,歌尔股份前三季度营业收入同比小幅回落至681.1亿元,但盈利端的表现却尤为亮眼,归母净利润从2024年同期的23.45亿元攀升至25.87亿元,同期净利率亦从3.29%提升至3.74%。这种盈利质量的实质性改善,不仅为歌尔股份后续的研发投入与产业链布局储备了充足“弹药”,更构成了其穿越行业周期的“内功根基”。
对歌尔股份而言,内部提效是夯实经营韧性的固本之策,而行业回暖与新兴赛道红利,则是其突破增长瓶颈的“借势破局关键”。2025年消费电子市场已清晰呈现“传统品类企稳托底、新兴品类爆发增长”的分化格局,为歌尔股份业绩增长提供了双重支撑。IDC数据显示,2025年第二季度,全球腕戴设备市场出货量达4922万台,同比增长12.3%。这一传统优势领域的稳健增长,直接为歌尔股份业绩筑牢了基本盘。
而更核心的增长动能,聚焦于“AI+终端”这一高景气赛道。作为智能交互的核心入口,AI眼镜的市场热度正呈指数级攀升。据IDC报告,2025年上半年,全球智能眼镜出货量达406.5万台,同比激增64.2%;IDC进一步预测,至2029年全球智能眼镜出货量将突破4000万台,其中中国市场2024—2029年的复合增长率将达55.6%,增速稳居全球首位,这一数据深刻印证了消费电子领域对新型交互设备的强劲需求。据公开信息,作为AI眼镜领域的核心供应商,歌尔股份不仅独家代工Meta Ray-Ban,还拿下小米AI眼镜订单,同时其VR产品代工份额持续维持高位,完美承接行业从“功能终端”向“智能终端”转型的时代红利。
国家“精准滴灌”式政策聚焦消费电子升级与AI终端落地,更为歌尔股份盈利修复注入“确定性砝码”。从智能穿戴设备的消费补贴倾斜,到AI硬件研发的专项政策支持,政策红利直接拉动歌尔股份的核心产品销量攀升。更关键的是,这一导向助力歌尔股份在“AI+消费电子”赛道提前锁定红利窗口,既能依托政策背书抢占头部客户订单,又能借助研发扶持强化技术壁垒,为盈利持续修复注入双重保障。
技术为核+产业链闭环筑高竞争壁垒,长期价值获得多维认可
若说盈利修复是歌尔股份的“当下答卷”,技术研发与产业链整合则勾勒出其“未来蓝图”。从“制造红利受益者”到“创新溢价创造者”的蜕变,核心在于歌尔股份跳出“依赖单一产品、单一客户”的传统模式,构建起“技术创新为核、产业链整合为墙”的价值体系,在消费电子“价值竞争”时代牢牢掌握主动权。
这份转型的底气,首先来自于歌尔股份持续加码的研发创新,研发成果精准锚定“AI+终端”需求,覆盖声学、XR、光学三大核心领域,且每一项突破都直击行业痛点。
在声学领域,歌尔股份3月推出的DPS-F、大音-F扬声器等新品,破解折叠屏手机“轻薄机身与优质音质不可兼得”的行业难题;7月发布的AI眼镜定制化方案,显著提升降噪水平和语音识别准确率,成为头部品牌旗舰机型的标配。在XR与光学领域,歌尔股份前三季度推出的AI眼镜参考设计,集成多模态AI交互功能,助力智能视界体验升级。9月首秀的DLP投影智能大灯,更将车载光学从“安全感知”升级为“场景交互”,并成功切入新能源头部车企的供应链。
技术突破的价值,终究需依托产业链整合才能最大化落地。歌尔股份深谙此道并主动破局,依托“技术—部件—整机”的垂直整合硬实力,通过对英国Micro LED厂商Plessey、上海奥来等一系列战略投资与股权合作,最终搭建起“Micro LED芯片—光波导器件—智能眼镜整机”的完整产业闭环,重构AI终端时代的供应链逻辑。这种从“单点供货”到“全链条赋能”的跃迁,不仅有效降低供应链成本,更助力其在“AI+XR”核心赛道牢牢掌握“技术定义权”,强化核心竞争优势。
“技术+产业链”的双重壁垒,也让歌尔股份的长期价值获得了权威机构与资本市场的双重印证。在行业层面,2025年,歌尔股份斩获中国电子元件行业协会科技进步一等奖,入选国家卓越级智能工厂公示名单,更跻身《财富》中国科技50强。这些荣誉的背后,是歌尔股份“精密零组件+智能硬件整机”战略的成功验证,标志着其彻底从“被动接订单”的格局转向“主动创造需求”的新定位。
除了行业认可,资本市场的“真金白银”更直接传递出信心。2024年,歌尔股份累计现金分红及回购总额达15.27亿元,占当年净利润的比例达57.32%。2025年4月,控股股东歌尔集团完成10亿元上限的股份增持,公司则同步推出5亿~10亿元股份回购方案,截至2025年9月30日,歌尔股份已累计斥资5.1亿元回购2126.78万股,用于员工持股与股权激励。这套“增持+回购+分红+股权激励”的四重组合拳,既深度绑定了股东、企业与核心团队的利益,更以“逆周期布局、顺周期收获”的战略定力,打破了市场对消费电子“周期见顶”的担忧。
结语
站在“AI+消费电子”的产业爆发节点,歌尔股份的盈利修复并非偶然反弹,而是“技术筑基+生态筑墙”深度布局后的必然结果。从“部件供应商”到“生态赋能者”、从“周期追随者”到“趋势领跑者”的进阶之路,不仅为其打开了长期增长通道,更成为中国消费电子企业打破“全球价值链中低端困局”的缩影。未来,随着AI终端渗透率稳步提升、产业链整合持续深化,歌尔股份的核心价值或将迎来更广阔的释放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