锂电产业上下游"锁单"潮再起
当锂电池产业链还在消化前两年的产能过剩时,上游锂盐企业与下游电池厂商突然掀起新一轮"股权联姻"。这场看似寻常的资本运作背后,或许隐藏着行业格局重构的信号。
战略投资背后的产业逻辑
盛新锂能最新公告显示,公司将引入中创新航和华友控股集团两大战略投资者,募资约32亿元。值得注意的是,这两家企业分别位居全球动力电池装机量第四和正极材料供应商前列。这种上下游股权绑定模式,让人想起两年前比亚迪入股盛新锂能的往事。
产业链下游企业此时向上游延伸,或许并非偶然。随着印尼工厂投产和木绒锂矿采矿证落地,盛新锂能正逐步构建从资源到加工的完整链条。而中创新航等电池厂商面临的,则是如何确保未来优质锂盐稳定供应的课题。
行业回暖中的微妙平衡
第三季度财报显示,盛新锂能实现了扭亏为盈。这既受益于锂盐价格的小幅回升,也得益于产能释放带来的规模效应。但行业整体仍处在周期底部盘整阶段,碳酸锂价格较历史高点仍有相当距离。
在这种背景下,下游企业通过战略投资锁定上游资源,既是对未来需求的提前布局,也可能是对行业见底信号的判断。就像在潮水退去时提前锚定优质的码头位置,等待下一轮涨潮的到来。
技术迭代带来新变量
值得玩味的是,双方合作内容特别提及固态电池材料研发。盛新锂能已量产的超薄锂带产品,恰是固态电池关键技术所需。这种技术路线的押注,或许将成为未来行业竞争的重要筹码。
从比亚迪到中创新航,头部电池企业接连入股同一家锂盐厂商,这种"英雄所见略同"的现象,可能预示着技术路线选择背后的产业共识正在形成。
风险与机遇并存的故事
锂电产业的故事从来不缺戏剧性。从疯狂扩产到价格跳水,再到如今的战略联盟,行业正在经历从野蛮生长到理性发展的转变。对于投资者而言,这既可能是周期反转的前奏,也可能只是漫长调整中的一段插曲。
当产业资本开始悄悄布局时,市场或许该重新审视这个曾经炙手可热,如今却充满争议的赛道。毕竟在新能源的宏大叙事里,锂资源始终扮演着不可或缺的角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