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新锂能突然终止筹划一年多的H股发行计划,转而启动A股定增,拟向中创新航和华友控股集团两大产业链巨头定向募资不超过32亿元。这一动作不仅意味着公司资本路径的重大调整,更释放出锂电行业新一轮“资源绑定”浪潮正在加速的信号。
根据公告,此次定增价格为17.06元/股,募集资金将全部用于补充流动资金和偿还债务。发行对象包括控股股东盛屯集团、动力电池龙头中创新航以及锂电材料巨头华友控股集团。其中,中创新航拟认购9.45亿元,华友控股拟认购11.28亿元,完成后二者均将成为盛新锂能持股5%以上的重要股东。与此同时,公司正式宣布终止此前于2024年8月启动的H股上市计划,理由是“基于战略发展规划的审慎决策”。
这两家战投来头不小。中创新航2024年动力电池装车量位居全球第四、国内第三,储能电芯出货量也排在全球前五,本身就是盛新锂能的下游客户。而华友控股集团旗下拥有华友钴业和浙江友山新材,前者是三元前驱体和正极材料的核心供应商,后者2024年磷酸铁锂产量超14万吨,市占率稳居行业前列。更重要的是,双方合作不止于采购——公告明确提到,未来将在固态电池材料领域展开技术协同,特别是盛新锂能在超薄锂带方面的产能和技术积累,恰好匹配固态电池对金属锂负极的需求。
我看这步棋:不是退守,而是精准卡位
说实话,看到终止H股的消息第一反应是“可惜”,毕竟港股曾被视作国际化融资的重要跳板。但细想下来,我反而觉得这是个清醒的选择。当前A股市场对新能源核心资产的定价能力并不弱,盛新锂能股价已从一年前的不足15元回升至25.5元,市值逼近234亿元,在这个节点选择留在A股融资,成本更低、效率更高。
更关键的是,这笔交易的本质早已超越了“拿钱”。引入中创新航和华友控股,等于把最核心的客户和合作伙伴变成了股东。当采购关系叠加股权纽带,供应链稳定性大幅提升,尤其是在锂价波动剧烈的周期底部,这种锁定机制对企业抗风险能力的提升是实打实的。
我还注意到一个细节:公司在印尼的锂盐工厂已开始出货,Q3实现单季盈利近9000万元,同比扭亏。这意味着基本面正在回暖。此时引入战投,既缓解了债务压力,又为后续扩产尤其是2500吨金属锂项目落地铺好了路。
说到底,这不是一次被动的融资,而是一次主动的战略卡位。在全球新能源竞争进入深水区的当下,谁掌握资源、谁绑定生态,谁就掌握话语权。盛新锂能这一步,走得冷静,也够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