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新锂能要向中创新航、华友控股集团定向增发,募资不超过32亿元。这件事乍看是普通融资,但背后透露的信号却不简单——锂电产业链新一轮深度绑定正在加速。
这次定增的对象很有分量。中创新航认购9.45亿元,华友控股集团掏出11.28亿元,加上控股股东盛屯集团的11.28亿元,合计32亿元全部由产业资本和实控人包揽。发行完成后,中创新航和华友控股都将跻身持股5%以上的重要股东行列。更值得注意的是,公司同步宣布终止此前筹划的H股上市计划,显然已决定放弃海外融资路径,转而选择在国内资本市场深化产业链合作。
这两位战投来头不小。中创新航是全球动力电池装车量第四、国内第三的企业,储能电芯出货也排在全球前五。而华友控股集团则是锂电材料一体化布局的巨头,旗下华友钴业是三元前驱体主要供应商,浙江友山新材料去年磷酸铁锂产量超14万吨,稳居行业前列。他们不是财务投资者,而是实实在在的下游客户。这种“你买我的产品,我投你的股权”的模式,本质上是供应链的前置锁定。
盛新锂能自己也在公告里说得清楚:引入战略投资者是为了发挥协同效应。未来中创新航将加大对其锂产品的采购,同时协助其拓展国际市场;而华友控股则在原材料加工、矿产开发、销售渠道等方面展开全面合作。这让人想起2022年比亚迪出资20亿参与其定增的情景——如今这条路,走得更坚决了。
我一直在关注锂盐行业的变化。过去两年价格下行,盛新锂能前三季度还亏了7.52亿,但第三季度已经实现单季盈利近8900万,营收同比增长超六成,扭亏的关键就在于锂盐价格回暖和印尼工厂开始出货。在这个节点上引入重量级客户做股东,不仅是输血,更是为后续产能释放铺路。
在我看来,这背后反映的是整个产业链逻辑的转变。当新能源汽车和储能需求持续扩张,企业不再只拼产能和成本,而是比谁的供应链更稳、协同效率更高。宁德时代入股天华新能,盛新锂能牵手中创新航与华友,都是这个趋势的体现。比起短期股价波动,我更看重这些合作能否真正带来订单确定性、技术联动和全球化资源导入。
当然,一切的前提是锂价能维持回升势头。目前碳酸锂价格虽未回到高点,但市场对2025年后需求增长已有共识。盛新锂能这一步棋,下得不算激进,却足够清醒——与其等市场回暖,不如主动把客户变成伙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