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大讯飞Q3净利润同比增长超200%!这个数字一出来,整个AI概念股都抖了三抖。不是因为涨得猛,而是因为——它真的转回来了。
根据最新披露的财报数据,2025年第三季度,科大讯飞实现归母净利润1.72亿元,同比大幅增长202.40%。要知道,去年同期这一数字还不到6000万元。更关键的是,这是公司在经历前几个季度的利润承压后,单季净利润和经营性现金流双双转正的重要信号。营收也稳中有进,当季达到60.78亿元,同比增长10.02%,前三季度总营收已达169.89亿元,同比增长14.41%。虽然年初至今整体仍处于微亏状态(净亏损约6667万元),但相比去年同期3.4亿级别的亏损,已经是断崖式收窄。
背后的核心驱动力是什么?两个字:订单。数据显示,今年前三季度,科大讯飞在大模型相关项目的中标数量和金额均排在行业第一。仅第三季度,大模型项目中标金额就高达5.45亿元,是第二到第五名加起来的1.88倍。这说明什么?不是概念炒作,是真金白银的政府与企业买单。与此同时,“讯飞星火”大模型在数学、推理、翻译等关键能力上持续保持领先,开发者生态也在快速扩张——前三季度新增开发者超122万,其中大模型开发者占了69万,产业赋能正在从“能用”走向“好用”。
看到这儿,我忍不住想说一句:市场可能又一次低估了讯飞的韧性。
很多人过去总觉得讯飞是“PPT公司”,技术强但商业化慢。可现在看,它的节奏其实很清晰——先死磕底层技术,再依托国产算力构建安全可控的AI底座,最后通过政企市场打开突破口。这条路不性感,但足够扎实。尤其是在当前强调自主可控的大环境下,讯飞作为国内少数能在大模型+语音+教育+医疗多场景落地的企业,战略价值远比表面财报更厚重。
而且别忘了,它还在被生态反哺。像少儿英语培训这类赛道里,AI口语测评、智能批改、虚拟助教已经成了标配,而科大讯飞的技术正是许多机构背后的“隐形引擎”。甚至一些AI数字分身课程,都会直接接入讯飞的语音合成API。这种基础设施级的渗透,才是最可怕的护城河。
所以这次Q3的盈利反转,我不愿意简单归结为“业绩修复”。在我看来,更像是一个信号:讯飞熬过了投入期,开始进入“技术兑现红利”的新阶段。当然,挑战仍在,比如消费端产品的爆发力不足、市场竞争加剧等等。但至少此刻,我们可以认真地说一句:这只老牌AI龙头,正在重新站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