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动弹奏的钢琴、流水线操作的工业机器人、智能化头盔等一系列融合AI技术的展示令人目不暇接。9月19日,华为全联接大会2025的展会现场,生动呈现出“AI+”时代下各行业智能化变革的蓬勃景象。
A股众多华为产业链公司借此平台,纷纷展示基于华为技术打造的创新产品与解决方案,从底层技术协同到终端硬件突破,再到行业场景落地,构建起“AI+”生态的完整版图,为各行业智能化升级注入新活力。
算力硬件双突破
构建AI核心能力
在“AI+”生态构建中,底层算力与终端硬件是关键支撑。记者在展会现场探访发现,不少产业链企业通过与华为在算力技术、芯片研发、硬件创新等领域的深度协同,不断突破技术瓶颈,为“AI+”应用落地筑牢根基。
在华为全联接大会展区,讯飞星火AI PC“燎原”“耀天”和讯飞星火AI塔式一体机“炽宇”及文旅大模型、城市智算中心亮相。其中,科大讯飞推出的星火AI PC系列产品成为关注焦点,打开一份长达144页、大小超过800MB的PPT,一台讯飞星火AI PC仅用时2秒。据现场工作人员介绍,基于星火信创超级智能体软件,讯飞星火AI PC已经构建起了一套从底层硬件到上层应用的完整生态体系。从算力攻坚到生态共建,科大讯飞与华为的合作已成为国产AI自主创新的典范。
“今日,我们正式发布了SF-X1卫星拒止空间具身智能无人机。”智洋创新展台工作人员对上海证券报记者表示,该装备依托“具身智能中枢-运动控制分系统”的双层智能架构,构建了具备自主认知与执行能力的飞行智能体,核心赋能三维全域态势感知、动态场景具身规划决策、高精度运动控制执行三大关键能力。该设备从技术层面解决了传统人工巡检在高危环境、不可及区域的作业痛点,为无人化、智能化巡检提供了高性能的空间作业解决方案,有效拓展了具身智能技术在特种场景的应用边界。据了解,该产品研发得到了华为算力领域的支持。
在软通动力的展台,一款机器人吸引眼球。“在实验室里,这款机器人可以通过精准控制撕开显卡的密封袋,并将其夹取出来放到栅格之中。”软通动力展台负责人向上海证券报记者介绍。
软通动力在硬件与生态协同上展现出全面优势。公司服务器、机器人等硬件产品均可以搭载华为昇腾芯片,芯片应用已渗透至工业控制、智能设备等核心场景。同时,软通动力旗下鸿湖万联公司深度参与鸿蒙开源生态建设。此外,公司机器人产品还支持切换成华为欧拉系统,进一步强化了操作系统层面的协同能力,形成“硬件+软件+生态”的全维度布局。
场景效能双提升
激活“AI+”行业新价值
依托坚实的技术底座,华为产业链企业正将“AI+”技术深度融入工业、医疗、金融等行业场景,通过优化流程、提升效率,为行业发展带来全新变革。
“过去传统质检依赖人工目检,存在效率低、误检率高、人力成本攀升等痛点。现在借助AI算法,效率和精准度都大幅提升。”拓维信息员工肖海明向上海证券报记者介绍,拓维信息基于“AI×鸿蒙”软硬一体全栈技术能力体系,深度融合烟草、轮胎、汽车、家电等制造业“know-how”经验,以AI技术驱动制造业质量检测革命,实现传统质检到AI赋能的智慧跨越。凭借将AI、OpenHarmony技术与工业场景的深度融合,拓维信息工业质检解决方案已形成了以“大模型使能+云边协同+全栈国产化”为核心的产品优势。
值得一提的是,拓维信息对智能终端产品持续迭代创新,将原本需放置在机房的核心控制器,缩小至“魔方大小”且可拆卸,不仅降低了安装部署难度,还能高效完成设备控制与数据采集,目前已广泛应用于商业及智慧交通场景。
东软集团则深耕AI医疗信息化领域。公司与华为战略合作升级,东软添翼患者服务赋能体、添翼医事服务赋能体、添翼病历服务赋能体、RealOne电子病历系统等18项AI+医疗产品通过了华为昇腾技术认证。此外,双方联合发布“东软&华为临床医生助手一体机解决方案”,并共同在医院、卫健、医保等领域开展深度合作与实践。
从核心技术突破到行业场景落地,华为产业链企业以“AI+”为纽带,与华为形成全方位、深层次的协同合作,不仅解锁了更多创新应用场景,更以技术赋能推动各行业实现智能化转型,为数字经济发展注入强劲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