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的会计造假强退标准是2亿元和30%的高压线。
◆
◆
发表于 2025-04-29 14:41:14
发布于 福建
ST合泰会计差错是否达到重大违法退市标准分析
根据《深圳证券交易所上市公司重大违法强制退市实施办法》第四条,若公司因财务造假或重大信息披露违法被证监会处罚,并符合以下任一条件,则可能触及重大违法强制退市:
连续两年虚增净利润/利润总额比例超100%,且累计金额超5亿元
资产负债表科目虚假记载金额超净资产50%
我们结合ST合泰的公告数据,分析其是否可能触及上述标准。
1. 是否满足“连续两年虚增净利润/利润总额比例超100%,且金额超5亿元”?
(1)净利润调整情况
2023年母公司净利润调减9,888.22万元(公告数据)
2023年合并净利润调整影响:
归属于母公司股东的净利润 调减9,888.22万元(原亏损119.91亿元,调整后亏损120.90亿元)
少数股东损益 调增5.77亿元(影响合并净利润)
合计对合并净利润影响:调增约4.78亿元(但母公司净利润仍调减)
(2)是否满足“连续两年”条件?
公告仅明确2023年及以前年度存在差错,但未披露2022年具体调整数据。
若2022年也存在类似调整(如虚增利润),且两年累计虚增金额超5亿元,则可能触发标准。
目前信息不足,需等待证监会调查结果,确认是否涉及连续多年虚假记载。
(3)比例是否超100%?
若2023年调整前净利润为 -119.91亿元,调整后为 -120.90亿元,调整幅度 不足1%(未达100%)。
但若涉及 利润总额(而非净利润),需看具体调整情况。
结论:
仅2023年数据来看,调整金额未达5亿元,且比例未超100%。
若2022年也存在重大调整,则需进一步计算两年累计影响。目前无法确认是否触及该标准。
2. 是否满足“资产负债表科目虚假记载金额超净资产50%”?
(1)净资产情况
2023年合并报表未分配利润:调整前 -144.76亿元,调整后 -151.51亿元(调减6.75亿元)。
少数股东权益:调整前 4.24亿元,调整后 0.19亿元(调减4.05亿元)。
假设净资产≈股东权益合计(需结合完整报表),调整后股东权益可能为 大幅负值(因未分配利润巨亏)。
(2)虚假记载金额
长期应付款调增10.72亿元(重大调整)
应收账款调减0.04亿元
长期股权投资调减0.73亿元
合计调整金额较大,但需对比净资产
(3)是否超净资产50%?
若调整后 净资产为负,则无法计算比例(因分母为负)。
若以 调整前净资产 计算(假设为正),需看具体数值。
结论:
若净资产已为负,该标准不适用(因无法计算比例)。
若净资产为正,且调整金额超其50%,则可能触及。但目前公告未提供完整净资产数据,无法直接判定。
3. 综合判断
目前信息不足以认定ST合泰必然触及重大违法退市,因:
仅披露2023年调整,未明确连续两年造假;
净利润调整比例未达100%,且单年调整金额未超5亿元;
净资产可能为负,导致“虚假记载超净资产50%”标准不适用。
但仍存较高风险,关键取决于证监会调查结果:
若查出 2022年也存在类似问题,可能构成“连续两年虚假记载”;
若认定 主观恶意财务造假(而非单纯会计差错),则可能被认定为重大违法。
参考博天环境案例:
博天环境因多年系统性造假(虚增利润超10亿元)被退市。
ST合泰目前调整金额相对较小,但若监管认定性质恶劣,仍可能被强制退市。
4. 结论
目前ST合泰的会计差错更正尚未明确达到重大违法退市标准,但存在以下风险点:
若证监会调查发现连续两年虚假记载且金额重大(如累计超5亿元),则可能触及退市;
若认定属于恶意财务造假而非差错,即使金额未达标,仍可能被认定为重大违法;
需关注立案调查结果,若处罚认定“虚假记载”,则退市风险大幅上升。
建议投资者密切关注:
证监会调查进展及处罚决定;
公司是否涉及更早年度(如2022年)的财务调整;
深交所后续是否启动重大违法退市程序。
根据《深圳证券交易所上市公司重大违法强制退市实施办法》第四条,若公司因财务造假或重大信息披露违法被证监会处罚,并符合以下任一条件,则可能触及重大违法强制退市:
连续两年虚增净利润/利润总额比例超100%,且累计金额超5亿元
资产负债表科目虚假记载金额超净资产50%
我们结合ST合泰的公告数据,分析其是否可能触及上述标准。
1. 是否满足“连续两年虚增净利润/利润总额比例超100%,且金额超5亿元”?
(1)净利润调整情况
2023年母公司净利润调减9,888.22万元(公告数据)
2023年合并净利润调整影响:
归属于母公司股东的净利润 调减9,888.22万元(原亏损119.91亿元,调整后亏损120.90亿元)
少数股东损益 调增5.77亿元(影响合并净利润)
合计对合并净利润影响:调增约4.78亿元(但母公司净利润仍调减)
(2)是否满足“连续两年”条件?
公告仅明确2023年及以前年度存在差错,但未披露2022年具体调整数据。
若2022年也存在类似调整(如虚增利润),且两年累计虚增金额超5亿元,则可能触发标准。
目前信息不足,需等待证监会调查结果,确认是否涉及连续多年虚假记载。
(3)比例是否超100%?
若2023年调整前净利润为 -119.91亿元,调整后为 -120.90亿元,调整幅度 不足1%(未达100%)。
但若涉及 利润总额(而非净利润),需看具体调整情况。
结论:
仅2023年数据来看,调整金额未达5亿元,且比例未超100%。
若2022年也存在重大调整,则需进一步计算两年累计影响。目前无法确认是否触及该标准。
2. 是否满足“资产负债表科目虚假记载金额超净资产50%”?
(1)净资产情况
2023年合并报表未分配利润:调整前 -144.76亿元,调整后 -151.51亿元(调减6.75亿元)。
少数股东权益:调整前 4.24亿元,调整后 0.19亿元(调减4.05亿元)。
假设净资产≈股东权益合计(需结合完整报表),调整后股东权益可能为 大幅负值(因未分配利润巨亏)。
(2)虚假记载金额
长期应付款调增10.72亿元(重大调整)
应收账款调减0.04亿元
长期股权投资调减0.73亿元
合计调整金额较大,但需对比净资产
(3)是否超净资产50%?
若调整后 净资产为负,则无法计算比例(因分母为负)。
若以 调整前净资产 计算(假设为正),需看具体数值。
结论:
若净资产已为负,该标准不适用(因无法计算比例)。
若净资产为正,且调整金额超其50%,则可能触及。但目前公告未提供完整净资产数据,无法直接判定。
3. 综合判断
目前信息不足以认定ST合泰必然触及重大违法退市,因:
仅披露2023年调整,未明确连续两年造假;
净利润调整比例未达100%,且单年调整金额未超5亿元;
净资产可能为负,导致“虚假记载超净资产50%”标准不适用。
但仍存较高风险,关键取决于证监会调查结果:
若查出 2022年也存在类似问题,可能构成“连续两年虚假记载”;
若认定 主观恶意财务造假(而非单纯会计差错),则可能被认定为重大违法。
参考博天环境案例:
博天环境因多年系统性造假(虚增利润超10亿元)被退市。
ST合泰目前调整金额相对较小,但若监管认定性质恶劣,仍可能被强制退市。
4. 结论
目前ST合泰的会计差错更正尚未明确达到重大违法退市标准,但存在以下风险点:
若证监会调查发现连续两年虚假记载且金额重大(如累计超5亿元),则可能触及退市;
若认定属于恶意财务造假而非差错,即使金额未达标,仍可能被认定为重大违法;
需关注立案调查结果,若处罚认定“虚假记载”,则退市风险大幅上升。
建议投资者密切关注:
证监会调查进展及处罚决定;
公司是否涉及更早年度(如2022年)的财务调整;
深交所后续是否启动重大违法退市程序。
郑重声明:用户在财富号/股吧/博客等社区发表的所有信息(包括但不限于文字、视频、音频、数据及图表)仅代表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请勿相信代客理财、免费荐股和炒股培训等宣传内容,远离非法证券活动。请勿添加发言用户的手机号码、公众号、微博、微信及QQ等信息,谨防上当受骗!
评论该主题
帖子不见了!怎么办?作者:您目前是匿名发表 登录 | 5秒注册 作者:,欢迎留言 退出发表新主题
郑重声明:用户在社区发表的所有资料、言论等仅代表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建议。用户应基于自己的独立判断,自行决定证券投资并承担相应风险。《东方财富社区管理规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