诺普信的“减持+定增”双簧:高管的盛宴,散户的迷局
当资本市场的聚光灯投向诺普信,上演的不是科技创新的励志剧,也不是业绩突围的奋斗史,而是一出高管轮流“套现离场”与“低价分羹”的连环双簧。从高管减持到董事长跟进,再到如今的低价特定人员定增,每一步操作都精准踩在散户的焦虑点上,却把“吃相难看”演绎得淋漓尽致。
所谓“低价定增”,在诺普信的剧本里,早已不是补充流动资金、赋能产业发展的工具,而是内部人的“福利直通车”。前脚刚把手里的股份在二级市场高价减持,套走散户的真金白银;后脚就摇身一变,以远低于市场价的成本参与定增,用散户的钱为自己“低价补货”。左手减持套现,右手定增抄底,一卖一买之间,财富完成了从中小投资者到高管口袋的隐秘转移,美其名曰“优化股权结构”“绑定核心团队利益”,实则是把资本市场当成了自家的提款机,把散户当成了待割的韭菜。
高管减持尚可美其名曰“个人资金需求”,董事长减持也能找个“改善生活”的借口,但当“减持潮”无缝衔接“低价定增”,其中的猫腻早已昭然若揭。一边是公司公告里描绘的“行业前景广阔”“业绩稳步增长”,一边是核心管理层用脚投票,忙着兑现离场;一边是散户抱着对公司发展的期待高位接盘,一边是高管们拿着低价定增的筹码,等待下一轮减持的良机。这种“言行不一”的操作,不仅透支了公司的信誉,更是对资本市场“公平、公正、公开”原则的公然践踏。
更讽刺的是,这种“减持+定增”的套路,早已成了部分上市公司高管的“财富密码”。他们深谙资本市场的游戏规则,却把智慧用错了地方——不去深耕主业、提升核心竞争力,反而挖空心思设计资本陷阱,利用信息不对称收割散户。诺普信的“三毒”操作,不过是资本市场乱象的一个缩影:当高管的心思都放在如何套现离场,而非如何把公司做好;当定增沦为利益输送的工具,而非企业发展的助力,这样的公司,即便短期股价被炒作,长期来看也必然是空中楼阁,最终受伤的,还是那些相信公司价值、坚守岗位的中小投资者。
资本市场不是,更不是少数人的后花园。监管层早已明确表态,要严厉打击内幕交易、利益输送等违法违规行为,保护中小投资者的合法权益。诺普信的高管们或许以为,靠着“减持+定增”的双簧就能瞒天过海、渔利离场,但他们忘了,市场自有公论,法律自有底线。当散户的信任被消耗殆尽,当监管的利剑高悬,这样的“财富盛宴”终将散场,留下的只会是一地鸡毛和满身骂名。
但愿诺普信的故事能给所有上市公司敲响警钟:企业的价值终究要靠业绩说话,高管的荣誉终究要靠责任支撑。与其在资本游戏里钻营算计,不如沉下心来做好主业;与其把散户当韭菜收割,不如与投资者共担风险、共享成果。否则,再华丽的公告包装,再巧妙的资本套路,也掩盖不了“空手套白狼”的本质,最终只会被市场抛弃,被历史唾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