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看看这股,不知道是否有
随着人工智能、机器人、绿色能源等新兴产业崛起,铜消费的“主战场”已从传统领域转向高附加值领域,行业正迎来从规模扩张向价值提升的关键跃迁。
正是基于这一判断,海亮股份走出了一条“技术 数字 产业”的创新之路。
技术层面,海亮股份不断依托自身核心优势,在家电、建筑等传统领域,新能源汽车、消费电子、固态电池、风电等新兴领域,开发、生产其所需的铜基材料。
以铜箔为例,公司攻克了极薄铜箔研发难题:3.5—6微米规格的极薄铜箔,每降低1微米就能让电池能量密度提升3%—5%,但生产中稍有不慎就会出现针孔、断带。
“我们通过电镜、XRD等技术摸清了微观组织结构与物性的关系,结合面密度自反馈调节、实时光泽度监测等技术,实现了单卷18000米长卷铜箔的稳定交付。”童莹莹介绍道。
数字层面,2021年,公司全面启动的数字化转型成为重要“推手”。“我们构建了‘海亮大脑’和数字驾驶舱,2024年联合华为成立了有色金属行业首个联合创新实验室,发布了行业首本AI蓝皮书。”童莹莹表示,引入AI质检与工艺优化对生产效率与产品良率有显著提升。
“国际贸易壁垒、供应链波动是行业通病,我们的应对办法就是‘全球产能 区域深耕’。”童莹莹解释道,
美国基地服务北美市场,摩洛哥基地辐射欧美非,
东南亚基地聚焦印度等新兴市场,
欧洲基地进一步强化技术创新及数字化管理。
这种“硬实力 巧心思”的组合,让海亮股份在全球市场站稳了脚跟。“我们的铜加工产品市场份额持续提升,并已深度融入新能源与消费电子领域,成为众多行业头部企业的核心供应商。”童莹莹说。
公司将从两方面发力:
一方面,深化国际化布局,“加快美国基地相关产品生产线建设,保障摩洛哥工业园面向欧洲的原料供应,开拓东南亚基地在印度市场的新增长”;
另一方面,加码技术创新,“持续加大研发投入,围绕铜的导电、导热性能,重点攻关新能源汽车、5G通讯用高端合金,同时针对AI算力和机器人热管理,开发高附加值的散热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