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证报中国证券网讯 4月26日,海亮股份发布2024年年报及2025年一季报。2024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873.87亿元,同比增长15.61%;归母净利润为7.03亿元。2025年第一季度,公司实现营业收入205.04亿元;归母净利润3.45亿元,同比提升9.46%。
2024年,海亮股份以研发创新破局,申请专利48项,获得专利106项,构建覆盖“技术突破-成果转化-标准引领”的全链条创新体系。2024年,统筹推进20余项前瞻性项目,涵盖极薄铜箔、高导热材料等前沿领域。
在传统领域,公司推出高效能内螺纹铜管、环保型无铅精密铜棒等高端产品;在新能源材料领域,3微米极薄铜箔、中抗高延产品实现供货,镀镍铜箔、合金箔等前瞻产品进入中试阶段。更具战略意义的是,公司的话语权提升——甘肃海亮正主导编制电解铜箔国家能耗标准,实现从“技术跟随”到“规则制定”的跨越。
技术突破的背后,是人才生态的构建。作为国家级博士后科研工作站设站单位,海亮股份与清华大学、上海交通大学等机构合作,在铜基复合材料、智能化加工领域联合培养高层次人才,并通过“技术+管理”双通道晋升机制,构建多元化人才生态。其新能源材料研究院依托多项省部级科研项目,推动高强高韧铜箔、极薄铜箔等成果产业化落地;甘肃海亮通过设立专家人才工作站、专利预审服务站,与中科院西北研究院共建产学研平台,实现人才与产业需求精准对接。
此外,数字化能力的纵深推进,成为海亮股份从“制造”向“智造”的关键抓手。公司以“全面智能化”为战略导向,推动人工智能、大数据技术与生产场景深度融合,安徽基地的“精密铜管低碳智造项目”通过全流程数字化管理入围省级示范项目,实现生产系统与ERP高效集成;重庆基地同步构建数字驾驶舱,实时优化排产逻辑与设备协同效率,单线铜管年产量创历史新高。海外基地方面,2025年,公司对欧洲、美国基地实施全面管理升级,提高数字化水平和生产效率。而与华为共建联合创新实验室,发布行业首部AI蓝皮书,则是海亮应对AI浪潮的前沿探索。
在下游需求的结构性分化中,海亮股份精准卡位高增长赛道。
在新能源汽车与储能领域,海亮股份以锂电铜箔为矛,深度绑定全球头部电池厂商,公司铜箔营业收入28.6亿元,同比增长289.30%。公司前瞻布局固态电池用镀镍铜箔、三维多孔铜箔等产品,占据高附加值产品的制高点。
随着AI算力爆发与机器人产业化加速,铜材在高端散热领域的应用边界持续拓展。2024年,公司聚焦轻薄化、集成化研发,推动铜材在数据中心、机器人等新兴领域深度渗透。
同步推进的低碳技术研发成为增效关键,公司通过再生铜净化、阳极增厚等低碳技术研发,单位产品电耗下降15%,碳排放降低90%。摩洛哥基地规划的绿电生产铜箔项目,未来可直接满足欧盟碳关税要求。这一低碳能力不仅获得国家碳足迹试点认证,更在ESG投资浪潮中赢得资本溢价。
2024年,海亮股份以“技术创新”为核心战略,保持传统业务稳定,新兴领域突破格局,用技术壁垒巩固市场地位,新兴领域开拓增量空间。随着新能源、AI算力等产业爆发,海亮股份以全球化产能为盾、技术创新为矛,通过绿色低碳的持续赋能,有望在万亿级赛道中持续扩大先发优势。(张奇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