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近访问:
发表于 2025-09-23 14:17:50 股吧网页版
一座中国边陲小城,如何搭上全球航运转型大潮?
来源:新华财经

  新华财经上海9月23日电(杨子华)国际海事组织(IMO)10月将就“净零排放框架”是否通过作出历史性决议。伴随IMO会议临近,相关话题近期急速升温。业内人士表示,该框架如在会上通过,全球航运业将迎来最严格的碳排放规则考验。面对“净零”大考,航企纷纷寻求绿色替代燃料,押宝新能源。在这场转型大潮中,一个中国边陲小城——内蒙古兴安盟凭借独特的资源禀赋和产业布局悄然崛起,进入航运巨头视野。

  “净零”框架获批,超排船企将收巨额账单

  全球航运业绿色低碳转型在今年迎来里程碑时刻——国际海事组织(IMO)4月批准净零排放法规框架。根据程序,该框架将于今年10月正式提交IMO会议审议,如获通过,预计于2027年生效。这是世界上首个将整个行业领域的强制性排放限制和温室气体定价相结合的框架,核心措施包括燃料强度标准、碳信用交易机制及配套的“IMO净零基金”。

  据业内人士解释,净零框架可概括理解为两部分主要内容:一是基于燃料的技术性减排要求,二是以市场为基础的经济性激励措施。

  在技术方面,框架设定了燃料温室气体强度(GFI)指标,即船舶在运营中,每年实际使用燃料产生的温室气体GFI须控制在当年设定范围内。同时,计算温室气体排放量要覆盖从燃料生产到最终使用的全生命周期。

  在激励措施上,框架推行碳信用交易机制,对排放超标的船舶收费。具体为从2028年开始,每艘船的温室气体减排每年要达到2个目标,一个是“鼓励性”目标,超额完成将获得奖励,不达标者需支付一笔罚款;另一个是“底线性”目标,如连这一目标都无法达到,将面临更高罚款。

  公开信息显示,该框架适用于总吨位超过5000吨的大型远洋船舶。业内预计,全球约9万艘大型船舶将被纳入“净零”管理。从框架通过到实施前仅有两年的过渡期,这也意味着,如果没有抓紧时间调整运营模式并用上符合“净零”排放要求的替代燃料和新技术,拥有庞大船队的船运公司就要为超额排放“买单”。据麦肯锡预测,船运公司需承担燃料升级与碳排放成本双重压力,预计2030年全球航运业年均成本增加约200亿美元。

  转型竞赛开打,航运巨头押注绿色甲醇

  面对“净零”大考,绿色转型迫在眉睫,全球航运巨头纷纷行动起来。

  对照框架“2050年左右实现航运业温室气体净零排放”的长期目标,德迅、日本邮船株式会社、以星、万海航运、商船三井及马来西亚国际船运制定了“2050净零排放目标”;也有更激进的企业,如现代商船提出2045年实现净零排放,马士基则提前到2040年。

  此外,在新船订购时,船企更加关注替代燃料使用,这反映在一系列订单数据上。挪威船级社DNV“替代燃料洞察”(AFI)平台最新数据显示,2025年1-6月,替代燃料船舶的新订单量达到1980万总吨(GT),较去年同期增长78%。另据克拉克森统计,截至2025年上半年,全球替代燃料船舶手持订单占比达55%。

  事实上,替代燃料目前存在LNG、甲醇、氢燃料、氨燃料等多种类型和技术路线。其中,绿色甲醇基于液体形态便于储存和运输,供应体系易推广以及可以一步到位实现“净零”框架设立的鼓励性目标,受到业内看好。

  2021年,国际航运巨头马士基高调签下全球首艘甲醇动力集装箱船大单,提升市场对绿色甲醇燃料的关注度。此后多家船东跟进,甲醇船队规模扩大。根据挪威船级社DNV数据,2025年上半年,集装箱、油轮、海上和汽车运输部门订购了40艘甲醇动力船,达到460万总吨位(GT)。

  从第一艘“劳拉·马士基号”到“阿克塞尔·马士基号”的交付,马士基组建起一支可使用绿色甲醇燃料的大型低碳船队。据外国航运媒体《SHIPPING WATCH》报道,马士基目前占据全球 75% 以上的甲醇动力船舶。该集团订造的其他大型远洋甲醇动力船舶,将于2027年前陆续交付。

  庞大的船队带来能源需求,供应不足致绿色甲醇价格高企。马士基集团首席执行官柯文胜(Vincent Clerc)曾公开表示,目前,航运业面临的挑战是以合理的价格获取足够的清洁燃料。“净零航运的未来不仅在环保方面要可持续,还要在财务上可持续,航运业需要弥合绿色燃料与传统化石燃料的差价。”他说。

  不过,柯文胜透露,他在中国找到了解决方案。近年来我国绿色甲醇技术路线加速商业化,相关项目迎来爆发式增长。据《中国石油石化》统计,截至2025年8月,国内已签约/备案的绿色甲醇项目达173个,规划产能合计5346万吨/年。2023年11月,马士基宣布与金风科技子公司金风绿色能源化工(以下简称“金风绿能”)签署绿色甲醇采购协议。这是一份持续至2030年后的长期协议,根据协议,金风绿能将从2026年起,每年为马士基提供50万吨绿色甲醇,支持其实现船队低碳运营。

  从“风”到“航”,在草原深处看巨轮航向

  绿色甲醇生产过程主要依赖可再生能源,制备工艺涉及多个环节,包括生物质转化、电解水制氢、二氧化碳捕捉与转化等,成本是个巨大挑战。

  此外,售向马士基等欧洲船企的绿色甲醇还需要满足欧盟《可再生能源指令(RED III)》设置的减碳要求。

  接下马士基的订单,金风绿能有何底气保障交付?今年8月,国家能源局公示绿色液体燃料技术攻关和产业化试点项目(第一批),金风科技绿氢制50万吨绿色甲醇项目在列,业内探寻的目光转向项目地——内蒙古自治区兴安盟。

  兴安盟位于内蒙古自治区东北部,地处玉米黄金种植带,具有丰富的风电和生物质资源:风能储量达4000万千瓦,可利用风光资源可达1600万千瓦;水资源总量50亿立方米;玉米年产量600万吨,玉米秸秆收集量达700万吨以上,为生物基新材料和绿甲醇生产提供原料保障。

  在项目落地的兴安盟经开区,新华财经了解到,金风绿能利用兴安盟当地的资源禀赋,通过风电制绿氢,再结合玉米秸秆等生物质资源进一步转化为绿色甲醇,打造一条从可再生能源到高附加值化学品的高效转化链条。据悉,25万吨/年的一期项目预计9月底完成气化炉工艺验证。

  经开区“风电场—玉米秸秆生物质转化—合成气—绿氢醇”闭环产业生态圈,减少了电力传输、氢气运输等中间成本,企业还有进一步扩产盈利空间。2024年11月,金风科技与德国赫伯罗特船舶公司再签年交付量25万吨的绿色甲醇供应长期合同,值得注意的是,该25万吨绿色甲醇将由金风绿能化工兴安盟第二工厂供货。据悉,该工厂或将紧邻一期工厂建设。一旦项目启动,到2027年末,金风科技兴安盟项目将打造成为百万吨级绿色甲醇生产基地。据国金证券等业内机构测算,规模化生产可进一步降低绿色甲醇燃料价格,最终实现接近传统燃料的使用经济性。

  据兴安盟经开区工作人员介绍,以金风绿能兴安盟项目相关工艺验证为契机,经开区将于10月举行发布会。届时,企业如何突破技术瓶颈实现商业化量产,以及政企如何协作等一系列项目落地细节将揭晓。

  从落地伊始,金风兴安盟项目就牵动多方目光。该项目的落地,不仅有助于满足市场对绿色甲醇的迫切需求,还将推动能源、化工、物流等相关产业链协同发展。据经开区负责人介绍,项目建成后,兴安盟经开区围绕绿色氢氨醇产业链还将加紧布局,为当地经济发展注入源源不断的新质生产力,也为更多绿色能源项目建设提供经验。航运、能源、化工等业内人士期待,草原深处吹来的绿色之风,即将影响万艘巨轮的航向。

郑重声明:用户在财富号/股吧/博客等社区发表的所有信息(包括但不限于文字、视频、音频、数据及图表)仅代表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请勿相信代客理财、免费荐股和炒股培训等宣传内容,远离非法证券活动。请勿添加发言用户的手机号码、公众号、微博、微信及QQ等信息,谨防上当受骗!
作者:您目前是匿名发表   登录 | 5秒注册 作者:,欢迎留言 退出发表新主题
温馨提示: 1.根据《证券法》规定,禁止编造、传播虚假信息或者误导性信息,扰乱证券市场;2.用户在本社区发表的所有资料、言论等仅代表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建议。用户应基于自己的独立判断,自行决定证券投资并承担相应风险。《东方财富社区管理规定》

扫一扫下载APP

扫一扫下载APP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908328号 经营证券期货业务许可证编号:913101046312860336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021-34289898 举报邮箱:jubao@eastmoney.com
沪ICP证:沪B2-20070217 网站备案号:沪ICP备05006054号-11 沪公网安备 31010402000120号 版权所有:东方财富网 意见与建议:021-54509966/952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