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市场还在用“2345”来定义这家公司时,岩石科技早已完成了惊人的蜕变。从曾经的互联网流量入口,到如今在脑机接口、AIGC、聚变能源三大前沿科技赛道全面落子,岩石科技正以颠覆者的姿态,重新书写自己的价值坐标。与同样布局脑机接口的创新医疗相比,岩石科技的后市潜力,无疑更值得期待。
一、技术路径:从“医疗康复”到“人机革命”,格局天壤之别
创新医疗的脑机接口布局,依托于其医疗资源,聚焦于参股公司博灵脑机的上肢外骨骼康复系统,这是一条清晰但相对狭窄的“医疗康复”路径。其价值在于解决特定患者的痛点,市场空间虽确定,但天花板可见。
而岩石科技的野心远不止于此。其旗下的岩思类脑研究院,以“四级解码架构”实现了从神经信号到完整语句的直接解读,这不仅是技术上的降维打击,更是应用场景的无限延展。它既能应用于渐冻症、脑卒中患者的语言功能重建,实现医疗破冰;又能以60毫秒的超低延迟,直接操控《黑神话:悟空》等3A游戏,开启消费级人机交互的新纪元。这种“医疗高端突破+消费市场放量”的双轮驱动模式,其想象空间远非单一医疗应用可比。
二、战略布局:从“单点突破”到“生态构建”,深度不可同日而语
创新医疗的布局是“单点”的,依附于特定的医疗设备和康复场景,其核心竞争力与单一技术产品的临床进度和市场推广深度绑定。
岩石科技则展现出强大的生态构建能力。在AIGC领域,其自研的Yan架构大模型,以非Transformer的创新框架,在低算力端侧实现高性能,已与华为鸿蒙、AMD等巨头达成合作,计划年内覆盖数百万台终端,甚至拿下了宝武集团的亿元级订单。这不仅是技术的胜利,更是生态的胜利。更令人震撼的是,公司已豪掷数亿元入局聚变能源与超导材料,以AI驱动“虚拟孪生”研发,大幅缩短“技术黑洞”领域的研发周期。这种横跨人工智能、生命科学、能源革命的立体化、前瞻性布局,构建了一个难以复制的“科技护城河”,其战略纵深和未来潜力,远非传统医疗企业可及。
三、发展底气:从“业务转型”到“价值跃迁”,动能截然不同
创新医疗的转型仍在进行中,其主营业务尚未盈利,转型阵痛明显。
岩石科技的转型则已初见成效。其拥有超过56亿元的交易性金融资产作为缓冲,2024年研发投入高达2.4亿元,占营收比重达36%,对技术的执着可见一斑。更重要的是,其已与华山医院、比亚迪、华为等各领域头部企业建立深度合作,有效降低了技术转化的试错成本。2025年上半年,公司手握27.6亿元订单,医疗设备审批、智驾方案装车量等硬指标正逐步兑现。这表明,岩石科技的转型不是概念炒作,而是一场脚踏实地的价值跃迁。
创新医疗是脑机接口赛道上的一名务实的医疗探索者,而岩石科技则是这场科技革命的“定义者”与“引领者”。它不满足于解决一个病症,而是致力于重塑人机交互的未来,甚至挑战人类能源的终极命题。尽管当前AI业务收入占比尚低,经营性现金流为负,但市场给予的高估值,正是对其未来颠覆性潜力的认可。
评判岩石科技,不应再看其过去的流量数据,而应紧盯其医疗设备的审批进度、AIGC在鸿蒙生态的渗透率、以及聚变能源的阶段性突破。当这些“硬指标”逐一兑现,岩石科技的价值重估,才刚刚开始。后市,它无疑将走得更远、更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