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百股份近日迎来多重利好:其与中免集团合作的广州首家市内免税店已于2025年8月26日正式开业,落户广州友谊国金店首层,属于全国首批新设的市内免税店之一。与此同时,公司还宣布成为第十五届全运会特许商品的零售商之一。这一系列动作不仅标志着广百股份在零售业态上的进一步拓展,也显示出其在城市商业服务和大型赛事配套中的重要角色。
这家市内免税店的落地,是政策推动下消费便利化的重要体现。作为全国首批新设市内免税店,其选址在广州核心商圈的友谊国金店,具备较强的客流基础和国际化服务能力。此外,广百股份目前已有10家门店提供离境退税“即买即退”服务,其中广百北京路店更设立了集中退付服务点,实现了“全城离境退税、市内一点通办”的创新模式。这意味着境外游客可在市内完成购物与退税全流程,极大提升了消费体验,也有助于促进本地高端消费回流。
而成为全运会特许商品零售商,则为广百股份带来了品牌曝光和短期销售增量的双重机会。大型体育赛事历来是拉动消费的重要节点,特许商品涵盖纪念品、服饰、文创产品等多元品类,能够吸引广泛人群关注。作为官方授权渠道之一,广百不仅能在赛事期间获得稳定的商品销售收益,还能借助全运会的影响力强化其“城市级服务商”的形象。
看到这些进展,我倒是对广百股份的转型路径有了更多思考。过去几年,传统百货企业普遍面临电商冲击和消费习惯变迁的压力,但广百显然没有停留在守成阶段。它通过与中免合作切入免税赛道,借力政策红利打开增长空间;又依托本地资源优势,积极参与城市重大事件运营——这种“轻资产+强场景”的策略,其实挺聪明的。
从市场反应来看,尽管今日股价微跌2.88%,报收6.75元,成交额达1.01亿元,说明资金关注度并不低。短期波动可能受大盘情绪影响,但中长期能否走强,还是要看免税业务的实际盈利能力以及全运会带来的客流转化效果。毕竟,概念是一回事,持续兑现业绩才是关键。
总的来说,广百股份正在尝试一条差异化突围之路:不是单纯依赖门店扩张,而是通过资源整合、服务升级和重大事件绑定,提升整体商业附加值。如果后续能在免税品类丰富度、消费者动线设计以及数字化营销上继续优化,或许真能走出一条属于地方零售龙头的新范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