怡亚通控股股东要减持了——这可能是今天市场最值得关注的一则公告。根据公司10月21日晚间发布的预披露信息,持股10.16%的股东深圳市怡亚通投资控股有限公司(简称“怡亚通控股”)计划在未来3个月内,通过集中竞价或大宗交易方式,合计减持不超过2596.99万股,占公司总股本的1%。
这次减持并非突发奇想。公告明确指出,减持原因为“股东自身资金需求”,股份来源为公司首次公开发行前持有的老股。减持期间定于公告披露日起15个交易日之后的3个月内,也就是从2025年11月12日开始,到2026年2月9日结束。至于具体减持价格,则将根据市场情况灵活决定。目前怡亚通股价在5.1元左右震荡,此次拟减持市值粗略估算接近1.3亿元。
值得注意的是,怡亚通控股当前持有公司2.64亿股,占总股本10.16%,即便完成本次1%的减持,其持股比例仍将超过9%,不会触及5%的披露红线,也不会导致公司控制权变动。公司在公告中也强调,此次减持不会对公司治理结构和持续经营造成实质性影响。
这波减持,怎么看?
说实话,看到这个消息我第一反应并不意外。今年以来,怡亚通的动作其实挺多的,尤其是战略转型这块。作为国内最早上市的供应链企业之一,它早已不满足于传统的物流与分销模式。2025年,公司明确提出“1+3+1战略”,重点押注新能源和AI算力等新质生产力方向,并且和华为云签了合作协议,要把核心系统上云,还打算用华为的大模型做智能调度、数据挖掘。
这些布局听着很前沿,也得到了券商的认可。西南证券今年初就给出“买入”评级,预测2025年净利润能到1.33亿元,目标价看到7.06元。但从二级市场表现来看,投资者情绪还是偏谨慎,股价一直在5元附近徘徊。
所以回到这次减持,我认为更多是股东层面的正常财务安排,而非对公司前景的看空信号。毕竟,如果真是不看好,减持比例也不会只设在1%这样一个相对克制的水平。而且从时间窗口看,选择在与华为深化合作、数字化转型推进的关键节点进行小幅减持,也可能是在为后续可能的战略投入腾挪空间。
但话说回来,任何减持都会带来短期心理压力,尤其是在当前市场情绪波动较大的背景下。接下来三个月,市场会密切关注这笔减持的实际节奏和成交价格。如果是在高位逐步出货,那说明股东对估值已有一定认可;但如果出现集中低价甩卖,那就需要警惕是否隐藏着我们没看到的信息差。
总的来说,一次1%的减持,掀不起太大风浪,但它像一面镜子,照出了资本市场对传统企业转型的真实态度——期待,但观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