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3月10日,金属镁市场迎来关键转折点。截止3月21日,据最新报价显示,陕西府谷地区镁锭主流成交价在 16100-16200 元 / 吨区间,较 3 月初低点反弹超1200 元 / 吨,行业人士普遍认为这标志着镁价已探明短期底部。这轮价格修复并非单纯的周期性波动,而是由成本支撑、供给收缩、政策性结构与需求升级四重因素共同驱动的产业结构性调整。
原材料成本攀升:煤炭与兰炭价格共振上行
当前镁价上行的核心驱动力之一,是生产环节的原材料成本显著攀升。由于镁冶炼属于典型的高耗能作业,电力与煤炭等能源价格的起伏对生产成本施加着极为突出的影响。
以煤炭市场为例,块煤(主焦煤)价格自2024年底以来呈现显著反弹态势。根据国家统计局数据,2024年12月下旬主焦煤价格为1260元/吨,而截至2025年3月上旬,主焦煤价格已回升至1425元/吨,涨幅达13.1%。若聚焦于兰炭生产核心原料的动力煤块煤,榆林地区Q6000大卡块煤价格从3月初平均价格539元/吨低位反弹至3月20日的579元/吨水平,涨幅约7.4%。
依据生产工艺的物料转化关系,1.6 吨煤炭方能产出 1 吨兰炭,而 1 吨兰炭大约可生成 600 立方米煤气,进一步推算可知,生产 1 吨原镁需要约 9000 立方米煤气,这意味着生产 1 吨原镁需制备 15 吨兰炭用于制气,相应地需要 24 吨煤炭。以当前煤炭价格同今年2月上涨40元/吨计算,仅煤炭成本一项即推高镁锭生产成本960元/吨(24吨×40元/吨),占当前镁价反弹幅度的60%以上。煤炭价格的波动会如同涟漪般引发连锁反应,形成煤炭、兰炭、煤气成本之间的紧密“三联动”效应。
行业主动减产深化,供需格局加速逆转
在长期价格倒挂的压力下,原镁企业已进入深度产能调整阶段。数据显示,2025年一季度全国原镁产量环比下降20%-25%,据测算,主产区府谷、神木日均减产500吨,月减量达1.5万吨,市场流通产品预计不足2万吨,种种因素将驱动市场情绪持续走高,有可能冲上17000元/吨。还需注意的是,部分头部企业通过执行长期协议订单锁定资源,采取“固定订单优先”策略,进一步减少现货市场流通量,形成 "成本倒挂 - 减产挺价 - 库存殆尽-复产缓慢" 的闭环逻辑。
需求端爆发:三大行业会议催化轻量化浪潮2025 年被业内视为镁合金应用的 "破局之年"。即将召开的三场行业盛会(2025第四届中国国际轻量化产业大会暨展览会、第十三届国际镁业峰会、2025镁产业链与镁市场论坛产业链论坛)将集中释放下游需求信号。低空经济:无人机、eVTOL飞行器的镁合金部件用量达13-15kg/台,预计2028年该领域镁需求年增速达15%。新能源汽车:单车用镁量正从7.3kg(2016年)向25kg(2025年目标)跃进,按2400万辆产量测算,2025年车用镁需求将突破60万吨。人形机器人:单机镁合金用量达13.7kg,远期百万台产量将拉动1.37万吨/年需求,关节电机壳体等部件已进入量产验证阶段。需求结构的变化正在重塑产业生态。两轮车市场:中国单车镁用量仅3-5kg(北美15kg),新国标要求提升至8-10kg,2025年需求或达35万吨,远期或突破百万吨。此外,特斯拉 Optimus 量产计划、吉利 SE10 平台车型开发、小鹏汇天旅航者 X2 迭代升级等项目,均对镁合金供应链提出更高要求,这种需求也将体现在数量上。
综合成本支撑、供给收缩、需求爆发、政策性结构四重因素,
若4月中旬后复工复产不及预期且库存持续去化且出口订单回暖,镁价或突破17000元/吨;反之,若复工正常,市场不及预期回暖则有可能在16500元/吨左右震荡。关于价格持续上涨对下游市场回暖信心也是一种冲击,因此建议上游企业陆续复产,6月份之前恢复生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