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三季亏1.13亿,江特电机“增收不增利”困局再升级
江特电机2025年前三季度净亏损1.13亿元——这个数字比去年同期的亏损额进一步扩大,成为资本市场关注的焦点。尽管公司同期实现营业收入14.32亿元,同比增长14.62%,看似业务在扩张,但利润却持续下探,归母净利润同比下滑37.31%,扣非后净亏损更是高达2.28亿元,凸显其“增收不增利”的结构性困境。
更值得注意的是,这份财报背后还叠加了实控人变更、资产缩水和财务费用激增等多重压力。截至2025年9月30日,公司总资产为60.08亿元,较上年末下降9.52%;货币资金较年初骤降47.81%,经营现金流虽为净流入,但账面现金大幅减少,引发对流动性管理的担忧。与此同时,财务费用同比飙升122.99%至2603.68万元,主要源于利息支出增加和坏账计提上升,进一步侵蚀本就薄弱的盈利空间。
非经常性收益撑场面,主业盈利能力仍堪忧
细看利润构成,一个关键信号不容忽视:公司前三季度非经常性损益达1.15亿元,其中仅金融资产公允价值变动及处置收益就贡献了1.36亿元。而第三季度单季归母净利润微盈127.52万元,表面同比增长107.02%,实则高度依赖此类一次性收益,并非来自主营业务的真实回暖。
从主营业务结构来看,江特电机目前约一半收入来自电机制造,另一半来自锂矿采选与锂盐加工。虽然风电配套电机在国内具备一定市占率,提供稳定基本盘,但其锂电板块正深陷行业周期低谷。碳酸锂价格长期低迷,导致毛利率仅2.63%,处于行业低位,反映出资源端盈利能力严重受限。
实控人易主,新管理层能否破局?
2025年7月,江特电机完成实控人变更:原实控人朱军、卢顺民通过股权转让与表决权安排,使实际控制权转移至王新与朱军共同控制。此后,王新通过旗下伍佰英里科技间接持股比例升至9.29%,并在前十大股东中位列第二。这一系列动作标志着公司治理结构进入新阶段。
在我来看,这次控制权调整或许是一次试图扭转颓势的战略重组。但问题在于,新实控人能否真正带来资源协同或战略升级?目前尚无明确信号。当前公司面临的核心矛盾不是短期资金问题,而是如何提升锂电业务的抗周期能力,以及优化整体资产效率。
我的看法:人气高涨难掩基本面短板
有意思的是,尽管业绩持续亏损,江特电机的股东户数却从去年9月的22.91万小幅下降后,在今年三季度逆势增至22.25万户,散户参与热情不减。户均持股市值也因股价上涨达到7.68万元,市场情绪明显偏乐观。
但我要说的是,这种“股价与人气双升”更多是概念驱动的结果——沾上锂电池、固态电池、风电等多个热门题材,容易吸引短线资金博弈。而从财务评估看,毛利率过低、货币资金沉淀差、主业持续亏损,这些硬伤仍未解决。
技术面上,当前股价处于布林带中轨与下轨之间,短期支撑位9.32元,压力位10.73元,主力资金近五日净流出超6300万元,说明机构态度谨慎。
所以我的判断很明确:江特电机目前仍处于“故事大于现实”的阶段。若四季度碳酸锂价格未能企稳回升,或新管理层无实质性动作,那么这轮由情绪推动的反弹或将难以为继。投资者不妨多看少动,等待真正的基本面拐点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