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特电机2025年前三季度净亏损1.13亿元,这个数字比去年同期还扩大了近四成。更扎心的是,公司营收其实涨了——14.32亿元,同比增长14.62%。可收入上去了,利润却继续往下滑,这说明什么?赚的钱没少,但花出去的更多,核心业务非但没造血,还在持续失血。
从财报细节看,亏损背后有几个关键因素在叠加。首先是财务费用暴增,前三季度高达2603.68万元,同比翻了一倍多,主要是利息支出增加、利息收入减少所致。其次是减值损失猛增:信用减值损失同比涨130.56%,资产减值更是从年初的163万飙升到1237万元。这些都不是一次性调整,而是实实在在的经营压力体现。更值得注意的是,公司总资产已经缩水9.52%,货币资金较年初下降接近一半,现金流状况不容乐观。
有意思的是,虽然整体亏损扩大,但第三季度单季归母净利润实现了107.02%的同比增长,表面看起来像是“触底反弹”。可扒开一看,这份增长几乎全靠非经常性损益撑着——前三季度非经常性损益总额高达1.15亿元,其中仅金融资产公允价值变动和处置收益就贡献了1.36亿元。换句话说,真正靠主业赚钱的能力不仅没恢复,反而进一步恶化:扣非净利润亏损2.28亿元,比去年同期还要多亏3400万。
实控人变更,新东家能否力挽狂澜?
今年7月,江特电机实际控制人悄然生变。原实控人朱军、卢顺民通过股权转让和表决权安排,将控制权让渡给了北京伍佰英里科技的实际控制人王新。到9月,王新间接持股比例已升至9.29%,成为实质上的掌舵者之一。与此同时,宜春当地国资也出现在前五大股东名单中,显示出地方政府对这家本土企业的支持意图仍在。
但问题来了:新管理层接手的,是一个营收增长乏力、主业亏损加剧、资产质量下滑的摊子。尽管公司背靠锂电池、新能源、固态电池等多个热门概念,也具备锂云母采选到碳酸锂加工的一体化能力,但在当前锂价波动剧烈、行业产能过剩的大环境下,光有概念远远不够。
说实话,看到这份三季报,我心里是有点失望的。营收能涨,说明市场订单还在,产品仍有需求;但盈利能力持续恶化,暴露的是成本管控不力、资产效率低下、战略执行脱节等深层问题。而股东户数逆势增长至22.25万户,户均持股市值大幅提升,某种程度上反映出市场情绪在回暖——但这更像是游资或短线资金在押注“重组预期”或“政策利好”,而非基于基本面反转的理性布局。
我始终认为,一家公司的价值最终要回到盈利能力上来。江特电机现在就像一个病愈前的病人,外表看着精神不错,实际内脏功能还没恢复。接下来的关键,不是讲故事,而是能不能真正止血、造血。四季度能否扭亏?新实控人有没有具体整合动作?这些都是比股价涨跌更重要的观察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