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江新材刚刚交出了一份令人瞩目的成绩单:2025年第三季度单季归母净利润达1.04亿元,同比增长高达168.41%。更惊人的是,公司前三季度累计净利润达到3.55亿元,同比增幅接近21倍——从亏损到大幅盈利的逆转,让市场对这家低调的材料企业重新审视。
财报数据显示,楚江新材前三季度实现营收441.91亿元,同比增长13.29%,其中Q3单季营收153.88亿元,增长8.46%。利润端的爆发远超收入增速,背后是产品结构升级和技术改造项目的逐步落地。公司在铜基材料、军工碳材料和半导体新材料三大板块齐头并进,形成了强有力的协同效应。
铜基材料方面,年产5万吨用于算力芯片的高精度铜带项目已投产,加工费为传统产品的三倍,显著提升了毛利率。同时,公司实现了0.05-0.08mm超细径铜导体的量产,正向AI服务器和机器人伺服电机领域的头部厂商送样认证,切入高端制造供应链的趋势明显。而子公司天鸟高新作为C919碳刹车预制体的唯一国产供应商,直接受益于大飞机批量交付;在军品领域,其碳纤维预制体市占率近乎垄断,配套长征系列火箭、歼-20等关键装备,技术壁垒极高。
另一个亮点来自子公司顶立科技——其研发的纯度达99.9999%的“高纯碳粉”已开始小批量销售,应用于SiC单晶、锂电负极、人造钻石等领域,打破了国外对该材料的长期封锁。此外,其锂电池回收设备已被宁德时代采用,具备资源循环利用的技术优势。
不过,我也注意到一个值得警惕的信号:尽管净利润飙升,但公司前三季度经营活动现金流净额仍为-13.49亿元。管理层解释称,这与行业结算周期和以经销商为主的销售模式有关,回款集中在年底。目前公司正推动终端客户占比提升至30%以上,预期四季度现金流将改善。
说实话,这份财报让我看到了一家传统材料企业在转型升级中的韧性。它没有追逐短期热点,而是持续投入高端制造和核心技术突破。当很多人还在讨论题材炒作时,楚江新材已经在AI、航空航天、新能源这些赛道上扎下了根。当然,股价涨了3.57%、成交额近30亿的资金涌入也说明,市场已经开始给这种“硬科技+业绩兑现”的组合定价。
但我始终认为,真正的价值不会只停留在一两个季度的数字上。接下来我更关注它的高纯碳粉能否放量、铜带在算力产业链中的渗透速度,以及现金流是否能真正转正。毕竟,持续的造血能力,才是穿越周期的根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