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磷矿产能一次性提升45%,芭田股份这步棋背后藏着大动作**。就在刚刚,公司全资子公司贵州芭田的小高寨磷矿扩建项目安全设施设计正式获批,年生产规模从200万吨跃升至290万吨,标志着其在磷资源控制与产业链一体化布局上迈出关键一步。
扩产落地,资源端优势再加固
我注意到,这次批复并非突发奇想,而是长期战略的延续。早在2014年,芭田就通过竞拍拿下小高寨磷矿探矿权,2020年取得采矿许可证,初期核定产能为200万吨/年。如今不到五年时间,设计产能再度上调至290万吨/年,说明项目前期建设进度和资源评估可能超预期。此次通过的是安全设施设计审查,属于项目建设前的关键审批环节,意味着后续进入施工建设和产能爬坡阶段的障碍已基本扫清。
目前公开信息显示,小高寨磷矿储量超过10亿吨,是典型的大型优质磷矿资产。产能提升后,不仅将增强芭田股份的原料自给能力——此前其磷矿石自给率已超80%——更将进一步摊薄单位开采成本,强化上游资源护城河。
向下延伸,打通新能源材料关键一环
我们发现,这次扩产的战略意图远不止于传统化肥领域。多家媒体报道中均提到,此举有利于公司“实现磷化工一体化战略”,并推动“至磷精矿、高纯磷酸(盐)及新能源电池材料的产业链提升”。结合公司现有布局来看,这一表述极具深意:芭田已在规划10万吨/年的磷酸铁产能,且产品已进入宁德时代、比亚迪等头部动力电池企业的供应链体系。
可以预见,新增的90万吨原矿产能,未来很可能会更多地服务于高附加值的磷化工深加工链条。尤其是在当前磷酸铁锂需求趋于理性但结构性机会仍存的背景下,拥有稳定、低成本磷源的企业更具竞争优势。
总的来看,此次扩产获批虽属常规行政流程进展,但从节奏和时点判断,反映出地方政府对重点项目的推进力度正在加大,也表明企业在安全生产合规性方面获得了监管认可。不过,具体达产时间和资本开支节奏还需进一步观察后续公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