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6亿千瓦不是上限,而是底线” vs “装机狂奔背后,消纳压力已逼近临界点”
一边是国家能源局明确释放信号:到2035年风电、太阳能发电总装机容量目标36亿千瓦以上,非化石能源占比超30%;另一边则是电网端数据敲响警钟——2025年1—7月,风电利用率93.8%(同比下降2.5个百分点),光伏发电利用率94.7%(同比下降2.4个百分点)。政策雄心与现实瓶颈的碰撞,让新能源扩张路径充满张力。
事件概述
国家能源局于2025年10月31日在新闻发布会上宣布,“十五五”期间将通过扩大新能源供给、提升利用率等举措,推动新能源更大规模、更高质量平稳发展,目标到2035年全国风电、太阳能发电总装机容量达36亿千瓦以上,非化石能源占比超30%。为实现这一目标,未来10年需年均新增风光装机约2亿千瓦。截至2025年9月底,全国可再生能源装机达21.98亿千瓦,前三季度新增装机3.1亿千瓦(同比+47.7%),风光发电量占全社会用电量比重达22%(同比+4.1个百分点)。
事件分析及观点罗列
国家能源局在“十五五”期间扩大新能源供给将显著推动新能源板块股市上涨,并优化市场结构。 政策发布前一日,A股市场新能源赛道已现走强迹象;光伏ETF易方达(562970)大涨8.1%;资金持续流入新能源产业链,市场对长期投资预期增强。
新能源供给扩大政策为股市提供坚实支撑,促进产业链协同发展。 明确的装机目标带动风电、光伏设备制造、储能及绿氢产业链企业获得增量订单;“沙戈荒”新能源基地、水风光一体化基地及深远海海上风电建设加速,进一步拓展应用场景和完善顶层设计。
国家能源局计划在“十五五”期间持续扩大新能源供给,以支撑碳达峰目标并为碳中和奠定基础。 截至2025年8月底,全国风电、太阳能发电总装机突破16.9亿千瓦,是“十三五”末的3倍以上,贡献了“十四五”以来80%的新增电力装机;非化石能源消费占比年均提升约1个百分点,2024年已达19.8%。
新能源发展将从单一电力消纳向多能综合利用转变,以缓解电网消纳压力并拓宽利用途径。 2025年1—7月,风电利用率93.8%(同比下降2.5个百分点),光伏发电利用率94.7%(同比下降2.4个百分点);非电利用规模占全国能源消费总量不足1%,亟需突破技术与成本瓶颈。
新能源发展将从“资源导向”向“效益导向”转变,以市场驱动提升行业竞争力。 “十四五”以来,超半数新能源电量由市场定价,但部分企业面临“增发不增收”“增收不增利”的困境,反映议价能力弱、价格波动风险高。
相关题材及人气个股
此次新能源政策加码直接利好风电、光伏、储能、绿氢及智能电网等相关产业链企业,以下为当前市场关注度较高的核心标的:
宁波东力(002164.SZ) 是一家深耕风电传动设备制造的民营企业,主营风电齿轮箱、工业齿轮箱等核心部件。最新价13.93元,涨跌幅5.77%。10月29日单日融资买入达2441.71万元,两融余额升至2.79亿元。广发基金旗下两只产品新进前十大流通股东,合计持股超1700万股;UBS AG持股数量环比大增69.33%。
天奇股份(002009.SZ) 布局风电+智能机器人双赛道,主业涵盖风电叶片回收与系统集成。最新价18.05元,涨跌幅4.34%。10月31日公告与富士康汽车签署战略合作协议,拟5年内部署不少于2000台具身智能机器人。吕强新进前十大流通股东,香港中央结算有限公司持股增加67.17%,10月29日融资买入4358万元,两融余额达3.88亿元。
五洲新春(603667.SH) 为国内精密轴承与风电滚子核心供应商,产品应用于风电主轴、gearbox等领域。当前股价45.9元,涨幅4.2%。10月30日融资买入1.25亿元,融资余额回升至8.63亿元。北京泰德圣私募“致圣量化1号”新进持股411.9万股,香港中央结算持股同比大增108.89%。
远大智能(002689.SZ) 转型聚焦机器人+风电概念,子公司布局工业机器人高精度力控系统。最新价4.97元,上涨2.26%。三季报显示第三季度净利润2049.22万元,同比增长4504.81%,前三季度归母净利润扭亏为盈至4182.04万元。J.P.Morgan、阿布达比投资局、UBS AG、高盛国际等多家外资机构新进前十大流通股东。
中国巨石(600176.SH) 为全球玻璃纤维龙头,深度绑定风电与PCB新材料产业链。当前股价16.4元,涨1.8%。10月28日和29日连续获融资买入,两融余额回升至12.19亿元。2025年8月披露电子布销量达4.85亿米,并于10月28日被东方财富归类为“PCB概念-电子布”细分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