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富微电2025年第三季度业绩爆发式增长,成为近期半导体封测行业中最亮眼的信号之一。根据公司最新发布的财报数据,2025年前三季度实现营业收入201.16亿元,同比增长17.77%;归母净利润达8.60亿元,同比大幅增长55.74%。其中,仅第三季度单季就录得营收70.78亿元(同比增长17.94%),归母净利润高达4.48亿元,同比飙升95.08%,扣非净利润也达到3.58亿元,同比增长58.95%。这一系列数据不仅超出市场预期,更反映出公司在高端封装领域的布局正加速兑现为实际盈利。
增长背后的逻辑:产品升级与成本管控双轮驱动
从天风证券的研报来看,此次利润的高增长主要得益于中高端产品收入占比提升以及内部管理优化带来的成本控制成效。近年来,通富微电持续聚焦FCBGA、CPO、Power DFN等先进封装技术的研发和量产落地。2025年上半年,大尺寸FCBGA已进入量产阶段,超大尺寸版本完成预研并进入工程考核;在光电合封(CPO)领域,相关产品已通过初步可靠性测试,标志着其在AI光模块配套封装上的突破。此外,Power DFN-clip sourcedown双面散热产品也已完成研发,满足高性能功率器件对散热与可靠性的严苛要求。
与此同时,公司通过收购京隆科技26%股权,进一步强化了在高端集成电路测试环节的能力。京隆科技本身具备差异化竞争优势,财务状况稳健,此次并购不仅能带来稳定的投资收益,也有助于提升通富微电整体产业链协同效率。
全球化布局+技术突破,构建长期竞争力
通富微电的产业布局早已不局限于国内。目前公司在南通、合肥、厦门、苏州设有生产基地,并通过收购AMD苏州和槟城工厂,在马来西亚拥有海外产能,形成全球化制造和服务网络。这种“本土深耕+海外辐射”的模式,使其能够更好响应国际客户需求,尤其是在当前地缘政治复杂背景下展现出较强的供应链韧性。
我始终认为,封测行业正在经历从传统代工向技术密集型转变的关键周期。而通富微电的表现恰恰印证了这一点——它不再只是“封装厂”,而是逐步成长为具备自主创新能力的平台型企业。特别是在AI、智能汽车、5G等新兴需求拉动下,高密度集成、低功耗、高散热的先进封装成为刚需。通富微电在FCBGA、CPO等方向的技术进展,正是顺应这一趋势的核心体现。
尽管当前股价出现一定回调(最新跌幅4.99%,报42.45元),但结合天风证券上调后的盈利预测——2025年归母净利润预计达12.92亿元,对应未来三年复合增速可观——我认为市场对其长期价值仍有重估空间。当然,也要关注客户集中度、行业波动及研发进度等风险因素。
总的来说,通富微电用一份扎实的三季报证明了自身在国产封测阵营中的领先地位。当技术和市场的双重拐点交汇时,这家企业或许正站在新一轮成长周期的起点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