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富微电这三季度的业绩,确实有点东西。2025年前三季度营收201亿,同比增长接近18%,归母净利润直接干到8.6亿,同比涨了55%以上,单看第三季度,利润同比翻了快一倍。这可不是靠什么一次性收益撑场面,而是实打实的中高端产品放量,加上管理跟成本控制都上了台阶。说白了,这家公司现在不光是“接单干活”的角色,已经开始在技术门槛更高的地方站稳脚跟了。
你看看它的布局,南通、合肥、厦门、苏州,再加上马来西亚槟城,七大生产基地摆在那里,产能多点开花。更关键的是,它去年把京隆科技26%的股权给收了,这家公司在高端封测测试这块有独到之处,属于细分领域的隐形冠军。这笔收购不是为了短期炒作,而是能带来稳定回报,增强整体抗风险能力。这种操作,说明管理层是有长远打算的,不是只盯着眼前几毛钱的波动。
技术上,他们也没闲着。大尺寸FCBGA已经量产,超大尺寸也进了工程考核阶段,这是啥概念?意味着在高性能计算、AI芯片这些最吃香的赛道里,通富微电已经拿到了入场券。还有CPO共封装光学,相关产品通过了初步可靠性测试,这个方向可是未来数据中心和AI服务器降功耗、提带宽的关键路径。另外像Power DFN-clip这种双面散热方案,也是新能源车和工业领域急需的技术。换句话说,他们的研发节奏,是跟着市场最猛的需求走的。
从行业大环境看,WSTS预测2025年全球半导体市场规模要冲到7280亿美元,增长超过15%。国内集成电路出口也连续20个月正增长,势头没得说。AI、汽车电子、5G这些应用都在往上顶,对先进封装的需求只会越来越强。在这种背景下,通富微电作为国内封测三巨头之一,自然吃到了红利。而且你看最近披露的基金持仓,不管是国家大基金、社保基金,还是景顺长城、交银这些主流公募,三季度都在重仓甚至加仓它,机构用真金白银投了票。
不过也得看到,股价在10月底有过一波调整,板块整体资金流出不小,CPO、存储芯片这些概念都在回调。但这更像是短期情绪波动,毕竟融资余额还在创新高,说明市场参与度并不低。真正值得关注的是,它能不能持续把技术优势转化成市场份额。现在整个中国封测行业都在试图从“跟跑”转向“并跑”甚至“领跑”,通富微电显然是其中走得比较靠前的一个。接下来就看它如何借着这一轮技术和需求共振的东风,把基本盘打得更牢。
投资路漫漫,愿与大家相伴同行,点赞支持,共同进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