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里千问引爆AI概念股
今天盘面上最热闹的,莫过于阿里巴巴概念股的集体躁动。石基信息、特发信息这些老牌标的突然涨停,数据港、三江购物也跟着往上窜。这架势,让我想起去年ChatGPT刚火起来时的场景——资金闻到AI的味儿就往上扑。
千问APP成了导火索
消息面上,阿里新推出的千问APP公测一周下载量破千万,直接干掉了ChatGPT当年的增速纪录。从补充材料里能看到,阿里这次是动了真格:基于自家Qwen大模型,号称要打造"会聊天能办事"的AI助手。更关键的是,这玩意儿免费——在互联网行业,免费往往意味着要掀桌子。
我翻了下历史数据,上次阿里系APP引发概念股异动,还是去年"通义"改版的时候。但这次阵仗明显更大,因为千问直接对标ChatGPT,还把淘宝、高德这些阿里系应用都接进去了。这就好比当年微信把小程序生态做起来,自己成了操作系统。
资金在赌什么?
现在市场炒AI应用端,逻辑很清晰:大模型基建搞了两年,该到收割期了。就像4G网络建好了,自然要出抖音这样的应用。石基信息这种做酒店信息系统的,理论上确实能用AI提升效率;蓝色光标涨停更直接——广告公司用AI生成内容省人力,财报立刻能体现。
但咱们也得冷静。从补充材料看,阿里之前推的夸克、Manus都没成爆款。这次千问虽然开局漂亮,可要真做成"超级APP",还得过三关:用户留存率、场景渗透力、商业变现。特别是现在AI应用同质化严重,连支付宝都内置智能助手了。
历史不会简单重复
还记得2023年AI第一波炒作吗?当时炒算力硬件,浪潮信息翻了三倍。现在市场明显转向应用端,但玩法变了——资金更看重实际落地能力。像石基信息这种有B端场景的,比纯讲故事的小市值标的更受青睐。
另外要注意,这次异动集中在"阿里系"标的。去年炒AI时雨露均沾的情况没出现,说明资金也在挑"亲儿子"。毕竟阿里真金白银投了3800亿搞AI基建,生态圈里的公司确实更可能喝到汤。
且行且观察
短期看,市场情绪确实被点燃了。但中长期还得盯住几个关键点:千问的用户活跃度、阿里云季度财报里的AI收入、还有政策对AI应用的监管风向。另外补充材料里提到,蚂蚁的"灵光"助手也在快速起量,这个变量可能还没充分定价。
作为老韭菜,我建议各位:热闹可以看,但别轻易追高。AI应用这波行情,大概率会有反复。真想参与,不妨等二次回调时,找那些确实能通过AI降本增效的标的。记住,在A股炒概念,跑得快的赚铜板,跑得慢的当股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