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信证券于今日发布研报,首次覆盖电投能源(002128.SZ),并给予“优于大市”评级。这一动作的背后,是电投能源近期重磅推进的百亿级资产重组——以111.49亿元收购国家电投旗下白音华煤电100%股权正式落地。这笔交易不仅解决了长期存在的同业竞争问题,更将公司煤炭产能从4800万吨/年大幅提升至6300万吨/年,电解铝产能也增至126.53万吨,火电装机新增262万千瓦,真正实现“煤—电—铝”全产业链闭环。
此次重组带来的财务增厚显而易见。标的资产白音华煤电2024年净利润达14.48亿元,2025年上半年已实现7.62亿元净利,毛利率持续提升至30.49%。按全年测算,有望为上市公司贡献近18.67亿元净利润。更关键的是,交易设置了明确的业绩补偿机制:若未来三年未达承诺利润,内蒙古公司将优先以股份补偿,不足部分现金补足,有效保护了中小股东利益。
从资产结构看,交易后电投能源总资产将跃升至800.79亿元,所有者权益增至422.17亿元,尽管资产负债率由27.26%上升至41.61%,但考虑到注入资产盈利能力强、现金流稳定,整体负债水平仍在安全区间。
我为什么开始看好这家“老能源”公司?
说实话,过去我对电投能源的关注并不深。它不像新能源概念股那样耀眼,也不属于热门题材。但这次重组让我重新审视这家公司——它正在从一个区域性煤炭企业,蜕变为国家电投旗下真正的“煤电铝一体化”核心平台。
我注意到,开源证券给出的内在价值测算高达943.75亿元,雪球研究甚至认为目标市值可达975亿元,对应股价约34.32元。而当前市值还不到这个水平的一半。这背后不是简单的资产叠加,而是协同效应带来的估值重构逻辑。
尤其是在当前煤价、铝价逐步回暖的背景下,这种自给自足的产业链模式抗周期能力极强。煤炭自供降低发电成本,电力支撑电解铝生产,铝业反哺整体盈利,形成正向循环。这才是“1+1+1>3”的本质。
当然,风险也不能忽视。经济放缓影响需求、安全生产隐患、产能释放节奏等都是变量。但至少现在,政策导向清晰、集团支持力度大、资产质地扎实,审批通过的概率很高。
在我看来,这不仅是短期的事件驱动机会,更是一次系统性价值重估的起点。如果后续配套融资顺利落地,整合有序推进,电投能源或许会成为传统能源转型中少有的“慢变量爆发”案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