沪市回购潮释放什么信号?
昨晚沪市近40家公司集体发布增持回购公告,其中32份涉及真金白银的回购计划。汇顶科技抛出2-4亿元回购方案,中远海控、中国巨石等企业更是在一个月内投入数亿元回购。这种密集动作让我想起巴菲特的名言:"当潮水退去,才知道谁在裸泳。"现在上市公司主动掏腰包买自家股票,或许正是对当前市场估值的一种表态。
从"穷回购"到真投入
记得8月份有篇《对上市公司"穷回购"应从严监管》的文章,当时市场对部分公司几百万的"象征性回购"颇有微词。但昨晚这批公告明显不同——中远海控单月回购超6亿元,中国巨石一个月砸下5.34亿元,恒瑞医药累计回购近6亿元。这种量级已经超出"护盘"范畴,更像是管理层对内在价值的确认。特别是像汇顶科技这样明确将回购股份用于员工持股计划,相当于把员工利益与股东绑在同一条船上。
产业资本开始抄底?
有意思的是,这次回购潮呈现三个特征:一是行业分布广,从科技(汇顶)、航运(中远海控)到医药(恒瑞)全面开花;二是实施速度快,中远海控从披露计划到执行6亿回购只用了一个多月;三是配合股东增持,像隆基董事长个人增持就超1亿元。这种产业资本与公司行为的共振,往往比散户情绪更有参考价值。不过也要看到,中远海控同日主力资金净流出5424万元,说明市场分歧仍在。
警惕"回购陷阱"
虽然回购潮值得关注,但历史经验提醒我们要分辨质量。就像补充材料里提到的,有些公司回购是为后续减持做铺垫,或者配合股东套现。真正优质的回购应该像中国石化那样,控股股东持续增持A/H股累计近18亿元,且明确表示"继续推进增持计划"。投资者需要重点观察:回购资金是否来自经营现金流?回购股份是注销还是另作他用?大股东是否同步增持?
市场永远在循环往复中前进。当上市公司开始用真金白银投票时,或许意味着价值发现的过程正在加速。但记住,回购只是决策起点而非终点,就像我在直播间常说的:"别光看企业说什么,要盯紧他们把钱花在哪。"各位读者对这次回购潮怎么看?欢迎在评论区聊聊你的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