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0项技术储备已就位” vs “商用还得等五年”
“我国已完成第一阶段6G技术试验,形成超300项关键技术储备。”——工信部在2025年6G发展大会上披露。“6G大规模商用预计在2030年左右。”——全球移动通信系统联盟(GSMA)同期发布预测。一边是技术成果密集落地,一边是商业化路径尚远,两句话并列,勾勒出当前6G产业最真实的张力。
6G大会定调:智联全球,生态共建
2025年11月13日至14日,由工业和信息化部指导的6G发展大会在北京举行,主题为“智联全球,共建6G技术创新生态”。大会明确6G将突破传统通信范畴,与AI、感知、计算等技术深度融合,推动万物智联新生态构建。我国已完成第一阶段6G技术试验,形成超300项关键技术储备(据工信部数据),并计划通过政企协同加速技术攻关。政策背景上,我国连续四年推进6G技术试验,目标是实现“空天地一体化”网络与通感一体能力。
市场反应积极,但需警惕预期差
6G发展大会显著提振通信板块整体情绪,增强投资者信心。 大会聚焦6G技术突破与产业落地,提升通信板块关注度,吸引资金流入。同时,汇聚全球运营商、设备商、科研机构,推动统一标准制定,助力构建协同健康的产业生态,为长期发展提供支撑。
和而泰、三维通信、特发信息等个股受利好驱动,股价表现活跃。 铖昌科技作为和而泰子公司,在卫星通信与6G芯片领域布局深入,技术方向与大会重点高度契合,业务订单具备保障基础;三维通信因政策预期升温,获机构密集调研,评级上调,产业链协同效应显现;特发信息业务结构贴合6G发展趋势,数据中心与工业5G相关业务存在多重潜在利好。
中国卫通、中国卫星等卫星通信企业迎来发展机遇。 空天地一体化网络建设依赖低轨卫星星座支撑,年内计划发射1296颗卫星,直接带动产业链需求。上述企业承担低轨组网任务,有望率先受益。
技术路线未定与行业竞争加剧构成主要风险。 6G技术路径仍在探索阶段,商用时间指向2030年,多数公司仍处技术验证期;随着概念热度上升,企业间在研发进度与市场份额上的竞争日趋激烈,投资需甄别真伪标的。
6G将推动通信、感知、计算、智能多维融合,实现‘万物智联、数字孪生’愿景。 服务对象从人机物扩展至智能体,覆盖空间延伸至空天地一体。AI与扩展现实(XR)深度融合将成为核心驱动力,推动用户从“观看视频”转向“进入视频”。产业层面,2C与2B应用将协同发展,持续驱动通信技术升级。
热门题材与人气股动态追踪
本次6G发展大会推动无线通信、卫星互联网、AI融合等赛道关注度攀升,相关企业迎来资本关注与战略部署窗口期。
三维通信(002115.SZ) 主营无线覆盖、5G基础设施、卫星通信及互联网广告,具备双轮驱动特征。近期推出AIO一体化通信解决方案,集成通信、算力、站点配套与卫星链路,适用于偏远地区与海上作业快速建站。11月12日获融资买入1.45亿元,两融余额达5.51亿元,市场热度较高。
海格通信(002465.SZ) 为全频段无线通信与北斗导航装备领军企业,布局无线通信、北斗导航、航空航天、数智生态四大板块。前瞻性切入AI军事化、卫星互联网与低空经济,在6G空天地一体化体系中具备先发优势。子公司拟增资扩股募资不超过8亿元,用于建设国内首个集研发、智造、测试、仿真训练为一体的无人信息与低空经济产业基地。11月7日获融资买入1.21亿元,两融余额超19.2亿元,资本市场认可度强。
力合科创(002243.SZ) 聚焦科技创新服务与战略性新兴产业融合,覆盖新一代信息技术、先进制造、新能源新材料等领域。运营大湾区首个人工智能垂直孵化器“深圳模力营AI生态社区”,并参与发起人工智能与具身机器人产业基金。近期联合湖北省投资引导基金设立出资额5亿元的科技创新供应链投资基金。11月12日获融资买入2398万元,两融余额达8.12亿元,体现市场对其硬科技孵化能力的长期看好。
雷电微力(301050.SZ) 专注毫米波微系统设计研发,产品应用于合成孔径雷达等高端场景。围绕毫米波微系统的低成本化与规模化开展技术攻关,在“通感一体”与星载通信等6G关键路径中具备潜在承接能力。11月13日公告聘任刘凤娟为副总经理兼董秘,管理层结构持续优化。11月12日两融余额为6.75亿元,受到专业投资者持续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