煤基乙醇作为一种由煤炭通过化学加工制成的燃料乙醇,曾一度被视为石油替代能源的潜在选择。
然而,随着我国“双碳”政策的深入实施、行业产能过剩问题的日益凸显以及相关技术的停滞不前,煤基乙醇的发展前景正变得越来越黯淡。
它未能赶上绿色甲醇等新型清洁能源的发展步伐,也未能摆脱高能耗、高排放的桎梏,不得让人惋惜。
01 行业困局:产能过剩与成本压顶
统计数据显示,2025年中国乙醇有效产能高达1683万吨,而煤制乙醇有效生产产能已突破320万吨,产能过剩。
供需博弈进一步加剧,导致乙醇年均总开工负荷不足,近一半的生产能力被闲置,造成了巨大的资源浪费。
与此同时,煤基乙醇还面临着沉重的成本压力。以传统的玉米发酵乙醇为例,企业在20持续亏损,哪怕粮食高产的东北地区每吨价格-150到-467元。
在玉米乙醇尚且难以盈利的情况下,煤基乙醇的成本优势更显虚弱。
02 政策转向:减排压力与支持减弱
国家政策导向正从传统化石能源转向绿色低碳产业,这对煤基乙醇构成了直接冲击。
2025年9月,国家发展改革委印发的《节能降碳中央预算内投资专项管理办法》明确将支持重点转向绿色甲醇和可持续航空燃料生产项目,而非常规的煤基乙醇。
在碳排放监管方面,政策对高耗能行业的约束正持续收紧。
宁夏回族自治区在2025年4月发布了《现代煤化工行业建设项目温室气体排放环境影响评价技术指南》,要求现代煤化工项目(包括煤制甲醇、煤制烯烃等)进行全面的温室气体排放评价。
03 技术瓶颈:创新不足与产业链短板
煤基乙醇技术进展缓慢,未能突破高能耗、高排放的瓶颈。
煤基乙醇领域缺乏颠覆性的技术突破,无法从根源有效解决成本与环保的双重压力。相比之下,绿色甲醇技术正快速崛起。
全球甲醇行业协会统计显示,截至2024年6月,全球已规划绿色甲醇项目152个,中国规划产能超过1000万吨/年。这些项目主要以电力制甲醇路线和生物质路线为主,展现了更加绿色的发展方向。
煤基乙醇的下游产业链也面临严峻挑战和需求萎缩。
04 需求变化:市场收缩与替代竞争
2025年10月的数据显示,主要下游产品醋酸乙酯的工厂有检修计划,将进一步减少对乙醇的需求。
更为严峻的是,新能源发展对传统燃料乙醇构成了替代威胁。
随着电动汽车的快速普及,传统汽油需求增长放缓,进而影响了对燃料乙醇的需求。与此同时,政策对绿色甲醇的支持力度加大,可能进一步挤压煤基乙醇的市场空间。
因此兴化几百亿项目投资难给投资者带来利益分红,反而可能转嫁风险、浪费国有资源。
声明:内容来源AI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