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沧州明珠塑料股份有限公司(下称“沧州明珠”,002108.SZ)一纸公告披露了重大消息。
据公告,沧州明珠称交易双方因未能就交易方案达成共识,终止前期与沧州市国资委下属企业控制权交易事项。
交易始末
具体来看,沧州明珠因控股股东河北沧州东塑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下称“东塑集团”)与河北沧州交控集团有限责任公司(下称“交控集团”)未能就交易方案达成共识,双方决定终止筹划股权转让事项。
按照原协议规划,东塑集团拟转让沧州明珠11%股份并委托沧州明珠7.77%表决权,一旦交易完成,交控集团将成为沧州明珠的新控股股东,沧州市国资委也将顺势成为沧州明珠的实际控制人。
回顾交易历程,从披露到告吹,历时一年多。

2023年12月,沧州明珠首次披露易主计划,拟转让1.84亿股股份,预计交易金额约5亿元;2024年7月,双方签署框架协议,明确11%股份转让及7.77%表决权委托方案。
不过,自2024年7月签署框架协议至交易终止,长达10个月时间内,沧州明珠未披露任何实质性进展,这也引发市场对交易可行性的广泛质疑。
对于这一交易目的,此前市场推测,这一股权转让行为可为控股股东东塑集团纾困。
早在股份转让计划披露前,东塑集团股权质押比例已达67%,2025年2月,这一数据升至77.09%。随着股价波动和市场压力加剧,股权质押风险攀升。因此,主动寻求国资“接手”,成为东塑集团缓解资金压力的举措。而如今历时一年多,这一交易落空。
具体来看,截至目前,东塑集团持有沧州明珠股份达3.14亿股,其中2.42亿股处于质押状态,质押率达77.09%。公告还显示,截至公告披露日,沧州明珠控股股东及其一致行动人未来一年内到期(含本次质押业务)的质押股份数量为1.04亿股,占其所持公司股份比例31.89%,占公司总股本比例6.24%,对应融资余额为2.11亿元。
不过,沧州明珠强调,公司控股股东及其一致行动人资信状况良好,具备相应的资金偿还能力,由此产生的质押风险在可控范围之内,还款资金来源为其自有或自筹资金。
产业链潜力股
沧州明珠成立于1995年,2007年1月,沧州明珠在深交所上市。据悉,沧州明珠主要从事PE管道、BOPA薄膜以及锂离子电池隔膜产品的生产和销售。其中,锂电池隔膜已成为核心发展方向,这一产品应用在新能源产业链领域。
沧州明珠之所以成为国资收购目标,也正与其在新能源产业链的布局密切相关,若交易顺利完成,将有力推动地方国资在新能源领域的战略布局。
近年来,沧州明珠在产品方面有不少突破。
2009年,沧州明珠成功研发锂电池隔膜,2016 年实现湿法隔膜产业化,目前在沧州、德州、芜湖、荣昌等地建有生产基地,多个大规模隔膜项目正在建设中。凭借同时掌握干法、湿法、涂覆隔膜核心技术的优势,沧州明珠在隔膜成孔一致性、纵横向性能等指标上处于行业领先水平。
锂离子电池市场需求的快速增长,曾带动沧州明珠盈利能力稳步提升。不过,从2022年开始,沧州明珠业绩下滑。
2022年—2023年,其营业收入分别为28.35亿元、26.19亿元,同比下降了1.89%、7.60%;净利润分别为2.81亿元及2.73亿元,同比下降了23.22%、2.99%。
对此,沧州明珠表示这可能与原材料价格波动、市场竞争加剧导致产品售价下降或成本上升有关。

2024年前三季度,沧州明珠的营业收入为19.62亿元,同比下降1.54%;归母净利润1.38亿元,同比下降43.02%。对于利润大幅减少,沧州明珠表示,主要原因是报告期产品毛利减少所致。